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個寒假,新冠肺炎肆虐來襲,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學校保衛處站在了戰場的最前線
全員上陣護安全
1月20日到2月12日,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學校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不斷提高疫情防控級別和要求,密集出臺了《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處置工作的緊急通知》《長沙理工大學應對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7個全校性工作方案或通知。每個方案中,校園管理都是重點。從加強校園保衛到校園全封閉管理,保衛處的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保衛處共有在崗職工31名,外聘保安隊員71人。兩個校區六個門需要24小時值守,還要進行校園安全巡視,整個寒假,保衛處處級干部每天兩個校區巡查。
1月25日,保衛處科級以上職工就取消了輪休;
1月26日,除了4名湖北籍的隊員按國家規定在家隔離,其余所有人員全部到崗。
處長張祎大年三十吃完團圓飯,便把家搬進了辦公室,“春節人員緊張,我是領導,我應該先頂上。住在辦公室一來符合隔離要求,二來節省了往返時間,也方便處理突發事件。”從大年三十到正月二十,張祎20多天只回家一次;
副處長林杰、黃偉、高順利巡查校園,了解各防控重點部位面臨的問題,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
辦公室主任王艷鴻所住的小區食堂春節一直開工,她每天大包小包為保衛人員準備幾十份早餐。因老公也在防疫一線,她也不能離崗,只能讓80多歲的老母親獨自回衡陽老家;
云塘校區保衛隊長邵軍動員自己在后勤公司工作的妻子為隊員們單獨在家里開小灶,改善伙食;
技防管理主任朱軍家里有個準備高考孩子,科員譚金良母親重病……所有干部、職工、保安隊員一起值守,2人一崗一門執勤,每天兩班輪崗,每次值班12小時,“與家人短暫分別沒什么,我們堅守崗位,守護全校師生的安全是我們的責任,大家安全了,我們的辛苦就有意義。”
全方位嚴防死守
高校防疫,校園管理是關鍵。校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校園外防輸入最重要的防線。
從1月31日起,校園實施24小時封閉管理,學校防控領導小組要求保衛處嚴防死守,凡進必檢。
嚴禁校外車輛入內,來往車輛登記、進入校園體溫檢測、校園疫情動態管理……事情看起來不復雜,做起來卻不簡單。云塘、金盆嶺兩個校園相隔四十分鐘車程,加上去年執行校園園區與社區共享政策,除了6個校門,可以進出的地方還不少。特別是金盆嶺校區居住人數眾多,人員結構復雜,管控難度大,給封閉管理提出了挑戰。
外來的車輛、人員一律不準入校,校內職工要出示工作證或者單位證明、接受體溫檢測、進行出入登記;加大校園巡查力度,兩校區園區內安排4人一組巡邏;對校區內所有停放的車輛要進行摸底排查,校內行人要進行臨時身份、體溫抽查;兩個監控室2人一組與門衛、巡邏聯動進行監控;充分發揮校園視頻指揮中心作用,校內1700個攝像頭全開放,對學校大門、宿舍、圖書館、教室、操場、辦公樓等公共場所進行全方位監控……每個工作都做細做實,確保校園管理無死角。
鍛煉口才“新技能”
相對于超長時間的值班值守,保衛處還面臨著一項并不熟悉的“新任務”。
“我們的保衛人員,平時與人交流不多,大多不善言辭。”高順利說,“疫情不斷發展,對校門管理要求不斷升級,從登記、逐一體溫檢測到憑校園卡出入,給出行帶來了不便,出現師生不理解是常有的事,這就要求我們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做好政策宣傳、疫情發展的解釋工作。”
五十幾歲的李阿姨是后勤的一名外聘員工,住在云塘校內,每天7點去菜市場買菜,8點返校,她認為出門一下,就不用管得那么嚴了;
金盆嶺校區有老教師認為,自己在校區住了一輩子,居然還要憑校園卡出入,是個“笑話”……
相類似的解釋工作,多的時候每天三四十回。關鍵時候,隊員中的黨員唐循國和趙建國主動請纓,申請去人員流動最大的云塘東門和金盆嶺南門。他們一個擔任過村支部書記,一個是事業單位的副處長退休,“口才”在這個時候也派上了用場。
2月4日,學校進一步加強校園管理,出臺了“最嚴校門管控令”,要求憑校園卡出入校園。接到命令,保衛處對所有師生校園卡持有情況進行了摸底,對100余名外聘人員進行臨時證件補充制作,截至2月13日,為外出上班(單位有證明)和照看親屬的人員發放疫情防控期臨時通行證4502張。同時要求“師生合理安排外出購物辦事計劃,謝絕來人來訪,做到少出家門,不戴口罩不出家門,非極其特殊的情況不進出校門。”
經過一段時間耐心細致的宣傳解釋工作,師生理解了學校加強校園管理的要求,疫情防控的意識也有了提高。2月4日以后,兩個校區6個校門進出校園的人數均有大幅下降,每天進出校園人員僅800人次,從源頭上阻斷了傳染源。
(文/ 喻玲 陳竹 圖/劉湖 審/鄧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