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帶頭人:周藝 教授
依托學科:化學
主要研究方向:
(1)環境功能材料
(2)光電、光熱材料的設計與制備
(3)高級氧化新技術
團隊形成背景:
黨的“十四五”規劃提出生態文明建設,因此系統推進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則是實現這些指標不斷改善的適當切入點或“戰略抓手”。其中,我國水污染問題尤為突出,開發新型環境功能材料、污水處理技術等事關國計民生。自上個世紀90年代初,長沙理工大學化學學科周藝教授、朱志平教授針對水中有機污染物、重金屬等污染物,圍繞電廠廢水等方面開展了系列科研工作。
團隊建設目標:
經過3年建設,形成優秀人才的團隊效應和當量效應,提升隊伍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使團隊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的影響,整體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1)學術隊伍建設目標
以構筑國際化和博士化學術團隊為核心,使學術團隊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更加合理,提高學術帶頭人領軍能力,擴大帶頭人的學術水平和影響力,引進青年博士,使45歲以下青年學術骨干中的博士比例提高到90%以上。努力提高團隊成員國際化水平,鼓勵學術骨干出國進修、訪問。
2)科學研究目標
以高水平科研課題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為突破口,新增國家級項目3項以上,新增省部級縱向課題3項以上。確保建設期內發表高水平論文10篇以上,出版專著或教材1部以上,獲專利3項以上。
3)科研條件建設與人才培養目標
搭建融合多學科實驗技術手段的先進科學研究平臺。逐步建立與完善實驗平臺,確保“湖南省電力與交通材料保護”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高效運行,提高團隊研究生培養質量,力爭獲1篇以上省級優秀碩士論文。
4)學術交流與成果轉化
積極開展學術交流并推進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積極鼓勵團隊中青年學術骨干到國內知名高校和國內知名企業開展訪問交流。積極參加學術會議,年均參加國內學術會議2人次以上,并宣讀相關研究報告;邀請國際國內知名學者交流講座,年均2人次以上。積極推進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積極鼓勵團隊中青年學術骨干到知名企事業單位開展訪問交流,力爭與湖南省內化工、醫藥、生物、環保等企事業單位洽談合作,推進成果轉化。
建設成效:
1)團隊發展與平臺建設
根據團隊建設目標,團隊成員45歲以下青年學術骨干中的博士比例提高到90%以上。近年通過人才引進等方式吸收和補充新成員,實現全部博士化。
在團隊科研條件和實驗室平臺建設方面,長沙理工大學高度重視創新團隊建設,在人才、經費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建設期內共購置試驗設備5萬元左右,建立了“電力與交通材料保護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細胞化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2)創新能力與社會貢獻
本團隊在資助期內圍繞水中污染物這一研究主題,通過多學科交叉與融合研究,采用試驗和理論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在環境功能材料設計與制備、水中有機污染物去除、高級氧化技術等方面形成了系列標志性創新成果,發表SCI論文20篇。
建設期內主持承擔了“高效敏化型ZnO/TiO2復合介孔超結構陣列的結構調控及性能研究”(21541003)、微納空心海膽狀分等級TiO2含銀活性晶面的調控及光電性能研究”(21671026)”等國家級項目2項。
聯系人:張進
聯系電話:15364013982
電子郵箱:jinzhang@csu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