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介紹的“四要四不要”
案例:
小李同學畢業前就投身求職大軍,也參加了不少面試,但令他郁悶的是,一次都沒有通過。往往企業讓他介紹一下自己后,就請他回去等消息,接著就再無音訊。帶著疑惑,他來到就業促進中心,向職業指導師求助。指導師詢問他如何自我介紹時,他是這么回答的:“您好,我叫李某某,20**年畢業于某某高中,考入某某學校某某系,學的是機械自動化專業……在校期間做過一次家教,曾在雞排店做過一個月店員……這次應聘您們公司的行政助理,主要是因為貴公司知名度高,福利好,另外我家離公司較近,上班方便。如果公司愿意錄用我,我一定會努力工作,不會讓您失望的。”從小李的自我介紹看,除了“誠實”以外,不符合行政助理的特質比比皆是:專業不對口,缺乏相關經歷,貪近說明可能不夠勤奮,最后的保證毫無說服力——連競聘優勢都沒想清楚,面試失敗不足為奇。
專家建議:
自我介紹,是面試的常見問題,也經常是面試的第一個問題。有時,企業會“關心”地問,“你怎么會來應聘我們公司的”,“你覺得應聘我們公司這個職位的優勢在哪里”,“你了解這個職位嗎”等等,這些問題均要求求職者根據崗位介紹自己競聘的優劣勢,所以其實也屬于“自我介紹”。由于它往往會決定面試的走向,因此極為重要,大意不得。自我介紹沒有所謂的“標準模板”或“最佳答案”,但要圍繞崗位,闡述思路清晰,語言流暢,條理分明。
自我介紹說容易很容易,因為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說難也難,因為不是什么都適合在面試場合說,“恰如其分”的尺度較難把握。根據多年面試經驗,筆者總結了四點要素供讀者參考。
一、 要詳略得當,不要報流水賬。很多求職者自我介紹都是按照時間從遠到近的順序闡述,就如小李同學。對自己而言,這樣闡述是最舒服的,因為按照時間順序回憶過去經歷,最不容易遺漏。但這樣的闡述往往難以突出重點。國外曾經做過一個實驗,選取100對夫婦,妻子在丈夫出門前按照時間順序以報流水賬的方式交代了七件事,結果回家后大部分人只做了一件事;少部分人做了兩件事;只有極個別的人做了三件事,七件事都做的一個沒有。面試中自我介紹一般1——3分鐘,大約200——600字,你指望面試官聽一遍后能記住多少?更重要的是,你如何才能確定其中的關鍵信息被對方記住了?其實,大多數信息在簡歷中已經說明,重復一遍的意義何在呢?因此,與其報流水賬,不如將自己的競聘優勢歸納一下,選擇企業最感興趣的內容重點闡述,其他則一筆帶過。比如小李若應聘薪資較高的大中型企業,可以將自我介紹的重點放在組織、溝通或協調經驗上;如應聘薪資較低的小微企業,則可將自我介紹的重點放在獲得證書上。此外,很多學生朋友喜歡將“離家近”、“喜歡”作為主要應聘理由。當然這也是企業考慮的因素,但前者只能算是錦上添花,并非企業錄用的主要依據,宜一筆帶過;后者若要取信,最好詳細說明為了這份“喜歡”,你究竟作過哪些努力?不宜一筆帶過。
二、 要圍繞崗位,不要“什么都會”。就像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不同企業甚至同一企業的兩個崗位要求往往也會有所側重。所以無論是簡歷還是面試,都要針對崗位要求闡述競聘優勢,“萬金油”的自我介紹為了能適合多個崗位,往往過于“全面”,有許多與應聘崗位無關的冗余信息:“你的專業是機械自動化,怎么會想到應聘行政助理呢?還有我們是民營企業,看你考出了英語口譯證書,對于未來的職業,你有什么規劃嗎?”——看,說得多未必是“好事”。單位非但不會認為你“優秀”,還可能覺得你缺乏清晰的職業規劃,甚至對能否穩定產生懷疑。所以在自我介紹,說每一個競聘優勢,甚至每一句話前,都要先問一下自己,對應聘崗位有什么幫助?圍繞崗位要求,幫助大的先說,幫助小的少說,沒幫助的不說。例如小李同學,家教和雞排店打工對應聘崗位幫助不大,若有其它相關實習經歷的,可在其后一筆帶過;若無其它相關實習經驗的,不說亦無妨。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很多求職者,尤其是學生朋友會抱怨:“我怎么知道(所說的競聘優勢)有多少幫助呢?萬一單位需要呢?”——其實,這種不可知論正是許多應聘者求職失敗的重要原因!試問若是連招聘需求都無法把握,面試時又怎知道該如何打動面試官?關于如何了解單位真正的招聘需求,筆者有兩點建議:一是多參加現場招聘會,開放式的環境,有利于你聆聽企業提問,同時上場實踐機會較多,經過數次高密度的聆聽、實踐,相信很快就能總結出該職業的核心需求,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求職策略;二是在面試自我介紹后,可以客氣地詢問根據對方應聘崗位要求,《自我介紹中》還有哪些內容沒有提到——便于針對之前疏漏進行補充。
三、 要正面積極,不要自曝缺陷。廣義而言,絕大多數面試的第一個問題均可以看做“自我介紹”類問題。因為無論單位問什么,應聘者都可以通過語言技巧轉換成介紹自己(競聘優勢)。自我介紹時要揚長避短。這個道理雖然誰都懂,但實際操作時,“實話實說”依然屢見不鮮。這里面有兩點原因,一是準備不夠充分,自己都沒想明白競聘優勢,(被問到后)只好老實交代;二是說實話能讓人心情放松,語言也更自然流暢。面試時實話實說沒問題,問題在于缺少篩選什么都說。“你為什么應聘這份工作”,“因為我想轉換一下心情”——聽上去就挺自我,一言不合拔腿走人,單位能有安全感嗎?“能介紹一下你自己嗎”,“我退伍以后做過很多工作,但對客服印象不深”——大哥,那您是應聘還是砸場子來了?“看你工作經歷都挺短的,能說一下離職原因嗎”,“有兩份工作是不繳金,一份是公司搬遷,一份是經常加班還沒有加班費,還有幾份是覺得領導不好”——聽上去理由還都挺客觀的,不過經歷那么多公司,是不是也該謹慎一點,而且您就肯定都是別人的問題,自己沒毛病?很多時候,我們自曝缺陷時是無意識的,比如應聘銷售時說自己的興趣是音樂和閱讀,應聘傳統行業作前衛打扮,介紹經歷時說的和應聘職位似乎無甚干系……避免自曝缺陷最好的方法是面試前精心準備。自己的主要競聘優劣勢,優勢要注意詳略得當,劣勢雖不介紹但也要想好措辭以備問到。網上有不少面試常見問題,面試前可以針對性地準備一下;如果參加招聘會,可先一旁駐足聆聽,摸透面試官提問路數,心中有底后再上去應聘不遲。
在自我介紹中,比“揚長避短”更進一步的是使用正面積極的語言。這里面有兩層意思,一是針對面試官的提問,尤其開放式問題,不要簡單說一個答案,而是要根據判斷詳述理由。因為多數時候,問題并沒有標準答案,企業只是根據回答內容來考量你的綜合素質。比如“應聘這份工作,我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量的,第一……,貴單位要求……,而我……;第二……”。這樣的陳述就比“因為專業對口,曾在**公司做過1年相關工作,所以來應聘”之類干巴巴的話顯得有血有肉。二是任何時候,都要注意少用否定詞。因為否定詞往往會在面試官心中打下你“不行”、“不會”的烙印,哪怕其后再多“但是”也難以彌補。有位客服想轉職行政的女生,單位看了簡歷后第一句話往往問“你做過行政嗎”,“沒有”。然后面試往往草草收場,她也失業已逾半年。聽從筆者建議后,她采用了較正面積極的語言:“我以前從事的客服工作和行政工作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溝通……,在辦公軟硬件運用這一塊……所以,相信這份工作我是能夠勝任的”。不到兩周,就先后有兩家公司給了她Offer。
四、 要準備充分,不要倉促上陣。提到面試準備,常聽到類似抱怨:“怎么準備啊?我又不知道人家會問什么”。聽著似乎挺有道理的。但果真如此嗎?非也!首先企業提問一般會圍繞崗位要求,其實還是有跡可循的。因此根據崗位描述總結優劣勢,制定策略,理清思路,面試時就容易給人反應敏捷,思路清晰的好印象。其次應聘思路理清了,也便于面試時見招拆招,以不變應萬變。比如偶爾我們會遇到開“無軌電車”的面試官,他們要么是缺乏經驗,要么是老奸巨猾,無論哪種,你都最好根據崗位要求把話題拉回來,進而介紹自己:
“昨天的足球看了嗎”?
“昨天是我最愛的巴薩對曼聯,我超級想看來著,但考慮到今天要面試,要保證睡眠。結果瀏覽了貴公司的網頁后早早就睡了。”
“哦,看來你是有備而來啊。”
“是啊,知己知彼,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公司負責嘛。我發現貴公司近兩年經營策略……,未來可能需要……方面的人才,而我……,另外,應聘這份工作,我還有……優勢”
看,短短幾番對話,就掌握了面試的主動,既介紹清楚了競聘優勢,又“秀”了自律的優秀品質,以及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的做事態度。
除了競聘思路,面試前還有一些準備工作也較為重要。一是就面試常見問題模擬面試,可以增加語言熟練度,同時增強自信心;二是根據應聘職業準備適當的裝飾;三是查清楚交通線路(友情提示:地鐵和步行是最容易掌控時間的);四是手機里記錄好單位聯系人和聯系方式,發生意外時可及時告知;五是最好準備一小包濕巾紙,尤其是夏天。
如果面試不幸遲到了,千萬記得要提前通知對方。在進面試室前還是要整理一下容妝,因為既然已經遲到,也不差這數分鐘時間,不如穩定心情好好發揮還能增加幾分機會。濕巾紙含有酒精成分,能幫助皮膚降溫,讓頭腦迅速冷靜下來。面試時對方不問就不要詳細解釋遲到原因(因為這和應聘崗位并無干系)。筆者曾遇到過一位滿頭大汗的遲到者,進來反復說對不起,自我介紹時緊張得磕磕巴巴。特別在說自己注重儀表,做事認真仔細時,筆者卻注意到她因為擠車趕路而略顯凌亂的衣裳,以及擦汗時弄亂的頭發……
via:上海市普陀區就業促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