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6月份,正值應屆大學畢業生求職的高峰期,為了不讓我校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落入形形色色的招聘陷阱,上當受騙,現將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騙局現象告之你們。
陷阱一:高職誘惑
作為應屆畢業生,很多人將個人資料公開于各大招聘網站上,以求得用人單位的賞識。但這卻可能給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制造陷阱的機會。
文科學生小李一天接到一家保險公司的電話,被告知她已經被公司錄取為“儲備經理人”。小李在興奮之余有點納悶:自己從未向該公司投送過簡歷啊?但她還是興沖沖地去了該公司。到那兒才知道,原來該公司從某招聘網站上的公開資料里“選”中了自己。經過一番培訓后,小李弄明白了,自己要做的是保險業務員工作。小李所學的專業是與文字打交道,與保險業沒有任何關系,而不善言談的她竟然被業務經理夸成是“見過的最適合做保險的畢業生”,令人哭笑不得。類似情況還有,一家服裝公司要招聘營銷助理若干名,很多同學都去了,結果就是招業務員,工作是銷售服裝。
提醒:目前很多公司招聘業務員都是到各招聘網站搜集應屆畢業生的資料,以高職加以誘惑。對于諸如此類“掛羊頭賣狗肉”的招聘伎倆,畢業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實力,從基礎做起,逐漸展現自己的才華,不要輕信高職誘惑。
陷阱二:騙培訓費
一家招聘網站的“職場速遞”欄目日前發布了某公司招聘軟件開發人員的信息,畢業生小王覺得招聘要求與自己的條件比較吻合,便致電這家公司。不料一問才知,要獲得這份工作要先交納6000元,接受該公司指定的培訓中心為期3個月的“軟件開發技術與規范培訓”。
小王詢問了培訓內容,發現都只是些軟件開發中較為基礎的技術,便表示自己熟悉這些知識并持有相關資歷證明,是否可以用考試代替培訓。然而對方卻說:如果要上崗,就必須先接受培訓。小王又提出想上門看一看,對方明確表示了拒絕,隨后掛了電話。小王覺得很奇怪:培訓的目的無非是培養員工的能力和知識,既然自己已經滿足這些條件,為什么一定要花一筆數目不小的冤枉錢呢?
提醒:值得畢業生注意的是,一般正規公司會向求職畢業生說明試用期,即使求職畢業生在試用期沒有通過,也會得到相應報酬。至于培訓費,一般由公司擔負。不少具有欺騙性質的公司,都以培訓為由騙取培訓費。因此,大學生們在找工作時,看到要收培訓費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培訓費不能白交。
陷阱三:“皮包公司”
畢業生小張曾收到一個房地產公司的電子郵件,被通知面試。由于小張并未向該公司投送過簡歷,為安全起見,他決定上網先查一下。讓小張驚訝的是,他搜索后發現該公司居然用同一個電話、地址注冊了4個“公司”,涉及醫藥、保險、建材等不同領域。該公司給求職畢業生的待遇異常優厚,而招聘信息中對于學歷的要求竟然是中專以上即可。該公司以低學歷招聘求職畢業生,卻提出付相當高的工資,值得懷疑。后來經了解,該公司早就不存在了。
提醒:畢業生如果接到一些自己并不熟知或者并未投放簡歷的公司的面試通知,應該事先向有關部門查詢、核實該公司的真實情況,并上網搜索一下該公司的網站,確定其規模與用人需求,然后再去進行面試。另外,一些以低標準將畢業生招進來并承諾高工資的公司,很值得懷疑。
陷阱四:泄露住宅電話一應屆畢業生李某在網上發布了自己的“求職簡歷”,收到來自“某高新科技有限公司”回信,讓其重新填寫一份更詳細的“個人簡歷”,內容包括“詳細家庭住址、家庭電話”等。
可幾天后,該畢業生竟接到一個自稱是市公安局刑警的電話,稱其手機電話號碼與一案件有關,要求該學生關機3小時。李某信以為真,照做關了機,10分鐘后經同學提醒,他打了個電話回家。果然,已經有人給其家里打過電話,稱李某因與他人發生爭執受了重傷,現需緊急手術,讓家里趕緊電匯4萬元至某賬號,騙局這才暴露無遺。
提醒:有的畢業生在網上填寫個人簡歷時,將自己的家庭住址、住宅電話等信息填寫得都很詳細。這些信息一旦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往往會給本人惹出很大麻煩。因此,涉世不深的大學生們無論在網上,還是招聘會上應聘,最好回避自己的家庭電話。
對此,求職畢業生們應該得到一些啟示,如果接到一些自己并不熟知或者并未投放簡歷的公司的面試通知,應該事先向有關部門查詢(比如撥打當地區號+114電話號碼反查等)、核實該公司的真實情況,并上網搜索一下該公司的網站,確定其規模與用人需求,然后再去進行面試。
畢業生要勇于說“不”
國家明確要求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名義向應聘者收取報名費、抵押金、保證金等費用,如用人單位違反規定收取各種費用,求職畢業生就要勇于說‘不’。一個遵紀守法的單位才能有發展前途,如其不遵守國家的規定,對其向求職畢業生許下的承諾也應打個問號。如今畢業生找工作較難,就業壓力較大。但畢業生在主觀上還是要保持冷靜,才能客觀地審視對方的情況。
諸如此類的招聘陷阱數不勝數,希望廣大應屆畢業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辨別真假招聘的意識,通過正規渠道取得面試資格,切忌因一時求職心切而上當受騙,以免落入形形色色的招聘陷阱。
文本附件: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