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晚七點,長沙理工大學法學院老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理論博士李慧君,在金盆嶺校區作題為“當法律遇上科技:未來世界的法律新挑戰與趣機遇”的通識教育學術講座。本次講座主要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前沿科技對法律的挑戰,以及科技倫理與法律的協調問題進行探討。本次活動反響熱烈,共有100余名法學愛好者聞訊而來,共同聆聽講座。

李慧君老師在講座中將視角聚焦于“科技發展為法律帶來的新挑戰和趣機遇”,從大數據時代合理使用個人信息的邊界、面對大數據殺熟如何保障個人權益、信息繭房下如何在社交網站上合理發言、面對網暴時維權如何更及時更有力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講座伊始,李慧君老師首先聚焦于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使用的邊界問題。她提到,在大數據技術的推動下,人們的每一次點擊、搜索甚至位置移動都可能被記錄下來,形成龐大的數據庫。然而,這種數據的廣泛收集和使用也引發了人們對隱私泄露的擔憂。結合實際案例,李慧君老師剖析問題本質,講解了如何利用法律武器保護個人信息。
隨后,李慧君老師通過講述大數據殺熟的成因和基本原理,從損害賠償的私法模式、個人信息維度兩個方面深入探討大數據殺熟的維權路徑。在關于信息繭房的問題上,李慧君老師指出,社交媒體上的算法推薦機制雖然為用戶提供了個性化的內容,但也可能導致用戶難以接觸到多樣化的觀點和信息。她提倡在社交網站上合理發言,尊重他人的觀點,審慎選擇話題,通過給予他人足夠的尊重和空間,建立和諧的網絡社交環境,促進積極向上的交流氛圍。

此次講座不僅為與會者提供了豐富的法律與科技知識,還激發了大家對未來世界法律新挑戰與趣機遇的深入思考和探討。相信在科技與法律的不斷交融與碰撞中,我們能夠共同迎接一個更加美好、公正的未來。(文/賈梓馨 圖/徐璐晗 一審/何凌 二審/孫亞賢 三審/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