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創新、與時俱進,是人民軍隊不斷發展的康莊大道,人民軍隊的力量來自改革創新,人民軍隊的勝利來自改革創新。近日,習主席對國防和軍隊改革研討會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認真總結運用改革成功經驗,把握新的形勢和任務要求,聚焦備戰打仗,勇于開拓創新,扎實抓好既定改革任務落實,加強后續改革籌劃,奮力開創改革強軍新局面,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提供強大動力。貫徹習主席重要指示精神,我們要始終堅持向深化改革要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始終堅持方向不變、道路不偏、力度不減,依靠改革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在改革創新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
一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人民軍隊成長發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史。在黨的領導下,我軍勇于改革創新,在戰斗中成長,在繼承中創新,在建設中發展,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人民軍隊的力量來自改革創新。百舸爭流,奮楫者先。改革創新是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緊密結合,是思想解放與行動突破的交相輝映。人民軍隊之所以能夠不斷發展壯大,關鍵在于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先進的軍事理論為指導。在長期實踐中,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戰爭和人民軍隊建設實踐相結合,先后形成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回答和解決了不同歷史條件下我軍建設發展的歷史課題,極大地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的思想寶庫。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波瀾壯闊的強軍實踐中,帶領全軍深入進行理論探索和實踐創造,形成了習近平強軍思想,開拓了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和軍事實踐發展新境界,是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行動綱領。
人民軍隊的勝利來自改革創新。中流擊水,勇進者勝。要獲得制勝優勢、贏得戰爭主動,最需要的是創新,根本出路在創新。建軍95年來,在馬克思主義軍事理論、中國革命戰爭和人民軍隊建設實踐、中華傳統兵法相結合的過程中,我們黨靠不斷創新,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建軍治軍的原則和制度,創造了人民軍隊的戰略戰術,形成了我軍的特有優勢。從紅軍時期的“十六字訣”,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持久戰”,從解放戰爭時期的“十大軍事原則”,到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的“零敲牛皮糖”,再到新中國成立后軍事戰略方針的不斷調整,人民軍隊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從實踐中探索規律,在世界軍事史上書寫了戰爭指導藝術不斷創新的生動篇章。
人民軍隊的生機活力來自改革創新。不日新者必日退。軍事領域是競爭和對抗最為激烈的領域,也是最具創新活力、最需創新精神的領域。我軍自創立之日起,就是一支充滿創新活力、具有變革朝氣和膽識的新型軍隊。這一新型軍隊既沒有走中國舊軍隊的老路,也沒有走外國軍隊的套路,而是根據我國實際和我軍使命任務,走出自己的改革創新之路。一路走來,我們黨從三灣改編實行班排建立黨小組、連隊建立黨支部、營團建立黨委的新制度,到古田會議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創造性地把一支以農民為主要成分的軍隊建設成為共產黨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創立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等一整套建軍原則制度,到抗戰時期實行精兵簡政;從解放戰爭時期組建五大野戰軍,到新中國成立后多次調整體制編制,再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百萬大裁軍……人民軍隊邊戰邊改,邊建邊改,愈改愈強。
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深入破解長期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人民軍隊體制一新、結構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
推進領導管理體制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領導管理體制和聯合作戰指揮體制,在軍隊組織體制中處于主導地位,是軍隊管理和作戰的中樞神經。領導管理體制決定軍隊組織功能,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決定軍隊作戰效能。我軍新一輪改革,把貫徹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作為根本著眼,確立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首先解決“脖子以上”的問題,推進領導掌握部隊和高效指揮部隊有機統一。重塑軍委機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調整組建軍委機關15個職能部門,明確軍委機關作為軍委的參謀機關、執行機關、服務機關的職能定位。重塑聯合作戰指揮體系,組建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重新劃設五大戰區,健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機構,實現中央軍委對全軍部隊集中統一指揮,實現諸軍兵種力量聯合運用。重塑人民軍隊指揮架構,構建“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和“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調整武警部隊領導指揮體制,立起了人民軍隊新體制的“四梁八柱”,使人民軍隊聯合作戰指揮體制邁出了關鍵一步。
優化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是由國家安全需求和軍隊使命任務決定的,是人與武器裝備有機結合、生成和提高部隊戰斗力的關鍵要素。2016年12月初,中央軍委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工作會議召開,全面啟動重在破解結構性矛盾、“強筋骨、壯肌肉”的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堅持減少數量、提高質量,優化兵力規模構成,打造精干高效的現代化常備軍;堅持體系建設、一體運用,調整力量結構布局,打造以精銳作戰力量為主體的聯合作戰力量體系;堅持需求牽引、創新驅動,改革作戰部隊編成,打造具備多種能力和廣泛作戰適應性的部隊。通過改革,我軍規模更加精干,結構更加優化,編成更加科學,邁出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的一大步,部隊編成向充實、合成、多能、靈活方向發展。
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政策制度體系。軍事政策制度調節軍事關系、規范軍事實踐、保障軍事發展,對國防和軍隊建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基礎性意義。2018年11月,中央軍委召開政策制度改革工作會議,對軍事政策制度改革作出部署,標志著全面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第三大戰役”全面拉開帷幕。這輪軍事政策制度改革,堅持以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指向,以戰斗力為唯一的根本的標準,以調動軍事人員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著眼解決同新時代新使命新體制不相適應的政策性問題,打破部門領域界限,從指揮、建設、管理、監督四條鏈路上進行頂層設計,從軍事實踐活動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進行整體重塑,創新完善我軍黨的建設制度、軍事力量運用政策制度、軍事力量建設政策制度、軍事管理政策制度。這些重大改革舉措為提高我軍戰斗力、激活我軍活力提供了政策制度保證。
三
浩蕩春風起,奮進腳步疾。踏上新征程,堅定不移把改革進行到底,是確保人民軍隊不斷取得新跨越的根本保證,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要求,也是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
牢牢把握改革創新的正確方向。改革不是改向,變革不是變色。改革是要更好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更好堅持人民軍隊的性質和宗旨,更好堅持我軍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要堅持用習近平強軍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深刻認識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重大意義和部署要求,凝聚全軍官兵支持改革、投身改革、推動改革的共識和力量,確保政令軍令暢通、行動步調一致。要堅持用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統領改革全局、發揮領航定向作用,破除思維定勢,突破利益藩籬,各項改革舉措著眼強軍目標來謀劃,各項改革任務圍繞強軍目標來推進。要解放思想、開拓視野,立足我軍軍事理論和實踐,廣泛借鑒外軍和地方有益經驗,加快形成具有時代性、引領性、獨特性的軍事理論體系,走中國特色的改革發展路子。
始終堅持聚焦備戰打仗。改革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加強頂層設計,搞好總體籌劃,全面協調推進。要牢固樹立向改革要戰斗力的思想,把主攻方向放在軍事斗爭準備的重點難點問題上,放在戰斗力建設的薄弱環節上。要堅持把軍事、政治、后勤、裝備各領域改革作為有機整體,把握各項改革任務內在關聯性,以硬實改革舉措解放和發展戰斗力、解放和增強我軍活力。要堅持向科技創新要戰斗力,緊跟科技強國建設進程,堅持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抓關鍵、補短板,抓前沿、布新局,抓基礎、增后勁,優化國防科技創新布局和環境條件,用好用足各方面優勢力量和資源,大幅提升國防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構建具有我軍特色的軍事科技體系,不斷釋放改革效能,把我軍發展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自覺投入改革創新的洪流中。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推進軍隊改革創新,需要全軍官兵共同努力。要把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始終,強化各級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按照改革要求聞令而動、聽令而行,勇于攻堅克難,以堅強的黨性、高度的覺悟、振奮的精神,積極投身改革創新實踐。要大力弘揚創新文化,倡導敢為人先、勇于冒尖,尊重創新、崇尚創新,完善有利于釋放創新潛力、激發創新活力的制度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勇于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把創新活力充分激發出來。要尊重官兵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增強官兵科技素養,激發官兵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使謀劃創新、推動創新、落實創新成為全軍的自覺行動,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執筆:賈珍珍、盧 瀟、劉楊鉞)
鏈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2/0926/c40531-32533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