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畢業生是黨和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是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有效連接點,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為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強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學校今年本科畢業生近10000人,研究生畢業生近3000人,畢業生就業規模巨大。我們必須深刻認識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就業工作作為系統工程統籌推進,實現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雙向奔赴。
實現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基石和靈魂。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與學校高質量發展深度耦合。作為一所特色鮮明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學,學校深耕交通、電力、水利、輕工等行業,聚焦供給側,以增強經濟社會服務力為導向,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和湖南現代化產業體系,完善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提高學科專業社會適配度,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5%以上,生源質量在大部分省份保持在前5%,生源好、就業好成為學校的“金字招牌”。這印證了一個根本邏輯:高質量充分就業是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是吸引優質生源、贏得社會認可的核心要素。
全力攻堅促就業要聚焦人才需求側。有需求才有市場,有崗位才能有就業。企業是吸納畢業生就業的主要渠道,拓寬就業崗位,首先要穩住企業這個“基本盤”。學校在今年的工作要點中強調,要深入推進“百地千企萬崗”專項拓崗行動,鞏固行業市場、區域市場,壯大新興市場。做好就業工作,需要全鏈條全方位發力。有關職能部門、各學院要切實扛起就業工作主體責任,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委決策部署上來,將促進畢業生就業作為政治任務,主動出擊,積極有效開展訪企拓崗專項行動,千方百計挖掘市場崗位資源;各系、教研室要深挖學科資源,深化產教融合與產學研合作,為學生就業牽線搭橋送崗位;全體師生員工要牢固樹立“人人都是就業工作者”的理念,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畢業生推薦就業崗位。
全力攻堅促就業要精準做好就業幫扶。一直以來,學校就業工作實現了“三個百分之百”,依靠的就是針對有意向就業的家庭困難學生、邊疆少數民族學生和殘疾學生全方位、全過程的個性化精準幫扶。全力攻堅促就業,突出精準也是不二法門。一方面,要加強個性化指導,落實“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精準幫扶要求,積極引導畢業生找準職業定位,合理調整預期,盡最的努力向畢業生推薦符合其個人特點的崗位;另一方面,要分類施策,分層次、分專業舉辦校園招聘活動,各學院結合專業特色高頻次組織小而精、專而優的小型專場招聘活動,積極開展送生進企精準服務,嘗試構建“需求對接—精準篩選—現場面試”的校企全流程協作就業模式。此外,還要主動用足用好政策性崗位推薦,做好“西部計劃”“三支一扶”“參軍入伍”等招錄服務。
全力攻堅促就業要切實轉變就業觀念。就業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深度融合,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一環。隨著新經濟業態蓬勃發展,就業市場傳統行業與新興領域并存,要引導學生樹立“行行可建功、處處能立業”的擇業觀。一方面,要加強宣傳教育,營造尊重勞動、崇尚勞動的良好氛圍和包容環境,以擇業新觀念打開就業新天地,鼓勵青年投身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創業;另一方面,要組織學生走進“車間”,深入“田間”,深刻認識國情、社情、民情,引導畢業生在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挺膺擔當。
全力攻堅促就業要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創業是就業之源,引導、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有助于提高就業質量。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南代表團開放日上,省委書記沈曉明提出,要把湖南打造成大學生背著雙肩包就可以來創業的熱土。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為大學生創業“修渠培土”,構建了“課堂教學—實踐訓練—企業孵化”雙創教育全過程指導體系和“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專創融合教育—創業實踐與孵化”三階遞進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遴選了校內外184名大學生創業導師,建優建強創業導師隊伍,構建全鏈條教育指導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要堅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校園文化和教育教學全過程,從創新思維、創新人格力量的塑造等方面全方位為學生提供指導,形成以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的人才培養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