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4日上午,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史建健教授和魏磊教授應邀來我校進行學術交流訪問,在云塘校區工科三號樓B318會議室史建健教授為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的師生作了一場題為“Genetic Approach Validating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in Animal Model”的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學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長曹忠教授主持,生物、食品、化學等相關學科的老師、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參加了學術報告會。
報告會上,史教授首先介紹了近20年來國際上有關Rho Kinase遺傳模型和抑制劑等方面的研究情況,并結合自己實驗室所建立的小鼠模型對ROCK1、ROCK2在老鼠發育中的作用及ROCK1、ROCK2或ROCK1和ROCK2同時基因敲除老鼠的發育表現進行了對比分析,詳細講解了ROCK1這一在心臟疾病及心衰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激酶的缺失對緩解心臟病理性肥大的作用機理以及ROCK2缺失對老鼠心臟發育的影響,并進一步比較了ROCK1和ROCK2在老鼠發育中的作用,最后史教授介紹了ROCK1、ROCK2抑制劑的研究開發及臨床應用情況,并闡述了小鼠遺傳模型和抑制劑兩種方法各自的優勢和局限性。
史教授的學術報告內容豐富精彩,既有最新科研成果的展示,又有實踐體會和經驗總結,他講解深入淺出、幽默詼諧,讓聆聽報告的師生們深受啟迪,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學術報告會后,史教授和魏教授對現場老師和同學們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解答,氣氛非常活躍,大家表示受益匪淺。此后下午,史建健教授和魏磊教授還與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教師就科研合作、研究生聯合培養、青年教師赴印第安納大學訪學等事宜進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
附報告人簡介:
史建健,博士/教授。1981年畢業于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并留校任教;1985年獲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生化/血液學理學碩士學位,1986-1989在廣州中醫藥大學生物化學系工作;1989-1992在美國Texas A & M University (德克薩斯農業機械大學)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攻讀博士學位;1992-1994在 Institute of Biosciences and Technology, Texas A & M University, Houston, TX (德克薩斯農機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2005 一直在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Houston, TX (德克薩斯州貝勒醫學院)從事科學研究工作;2005至今在Wells Center for Pediatric Research, Dept. of Pediatrics, 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dianapolis, IN (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威爾斯兒科研究中心) 從事科學研究工作。
史建健教授在美國學習工作20多年,先后獲得美國衛生部課題三項,其中“Mechanisms of adhesion and growth control in stem cells”、“Role of Rho Kinase in Obesity Associated Insulin Resistance”項目研究中取得了國際領先成果,先后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發表高水平研究論文30多篇。近年來也十分注重和國內科研院所的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2006年受聘為中南大學客座教授,2010年受聘為長沙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先后從國內選拔多名優秀青年教師前往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做訪問學者或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