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7月22日,長沙理工大學綠夢之行實踐團去往漢壽縣坡頭鎮福祿村進行調研,了解當地垃圾分類推行的現狀。
由于周末村支部公休,實踐團分為兩組自行在福祿村進行了走訪調研。福祿村作為坡頭鎮首批推行垃圾分類的試點村,在兩個月前開始推行垃圾分類。村支部通過開大會、放廣播等方式進行了垃圾分類宣傳,并將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分類垃圾桶下發到每家每戶。保潔員制度是福祿村推行垃圾分類的一大特色。保潔員主要負責對街道以及田壟間的垃圾進行清掃,同時將分類垃圾桶中的垃圾分類收集,運送至垃圾回收站。當實踐團問及村民們是否知道垃圾分類方法時,一位村民說到,“垃圾分類呀,我們有桶的。只要把垃圾扔到桶里,每天會有保潔員過來分類再收走?!?通過更深入的走訪調查,我們了解到當地村民垃圾分類意識不強,只有少部分村民會將垃圾分類處理,更多的分類工作是由保潔員負責。村民們表示,盡管保潔員的工資較高,但仍然很少有村民愿意做保潔員的工作。
推行垃圾分類的首要工作應當是培養群眾的垃圾分類意識,依靠保潔員來保護我們的環境是不現實的。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家園,需要我們共同學習,共同努力。
(圖/湯鵬 文/陶笑寒 審/汪功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