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當前位置: 長沙理工大學 > 學習案例 > 正文
學習案例

能動學院:“一體兩翼”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機制創新與實踐

發布日期:2023年08月12日  來源:

一、工作概要

長沙理工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有六十余年的辦學歷史,現開設“能源與動力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儲能科學與工程”4個本科專業,并設有能源與動力工程卓越工程師班。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個、國家I類特色專業1個、湖南省重點專業3個。在校研究生400余人,本科生1900余人。

學院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把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作為學院穩大局、促和諧、謀發展的重點工作落實落細落深,做到民族團結工作與學院重點工作“同謀劃”,探索構建——以思想引領為根本主體,以生活幫扶和成長輔導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教育管理機制。在教育管理過程中,堅持加強思想教育與解決實際困難相結合,日常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技能培養與情感交流相結合。引導少數民族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增強維護民族團結進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現有少數民族學生250人,包括研究生36人,本科生214人(含內地高中班、民族地區協作計劃),其中2019級招生43人(占招生人數11.25%),2020級招生46人(占招生人數12.1%),2021級招生57人(占招生人數11.22%),2022級招生68人(占招生人數10.46%)。學院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由分管學生工作的院黨委副書記主管,學生工作辦公室牽頭負責,學院黨政辦、教務辦、創新辦協同,形成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合力。學院在讀63名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混合編入4個年級52個班級內,各班級由班主任主管,并指定1名輔導員專門負責學院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二、工作亮點

學院以問題為導向,率先探索構建——以思想引領為根本主體,以生活幫扶和成長輔導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教育管理機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底色亮、實踐強、有情懷、敢擔當”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思想引領持續發力,不斷擦亮少數民族學生政治底色

1、強化價值引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結合湖南紅色文化陣地優勢條件,采取上黨課、上團課、觀看紅色影片、學習英模事跡、赴紅色教育基地觀摩學習等多種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有效利用國家重大節日、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通過體驗式教育、升國旗儀式等活動震撼學生心靈,幫助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積極吸納優秀少數民族學生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實施新疆籍少數民族單列入黨計劃,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的骨干作用;注重吸納優秀少數民族學生加入黨組織,強化黨員示范作用。近三年來,共有11名少數民族學生自愿參軍獻身國防事業,12名少數民族學生參加學校民兵連;80%以上的少數民族學生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6名少數民族學生發展為黨員,54名少數民族學生成為入黨積極分子。其中,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黨員4人,入黨積極分子28人。

   

圖1 能動學院新疆籍民族學生赴雷鋒生平事跡陳列館開展學習實踐

2、增強“五個認同”意識。強化少數民族學生“五個認同”意識,是鑄牢同呼吸、共命運、肩并肩、心連心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鍵所在。通過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 團結拼搏共筑夢”主題班會、少數民族學生政策宣講會、少數民族學生座談會、特產交流會、民族文化節、“一帶一路”志愿服務團、寒暑假家訪等活動,將“五個認同”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融入到活動中去,幫助少數民族學生從思想上高度認同黨和國家的民族發展政策,深入了解少數民族地區近些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引導他們將個人發展和民族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以促進中華民族的團結進步。

                           

圖2 長沙理工大學民族文化節

3、凸顯先進典型示范。少數民族學生先進典型,不僅是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的關系紐帶,也是依靠自身優異表現帶動身邊其他少數民族學生的標兵榜樣。學院注重挖掘宣傳少數民族學生先進典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宣傳少數民族學生的先進事跡和社會實踐成果,幫助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少數民族學生向優秀靠攏、向榜樣看齊。同時,學院全面大力支持少數民族學生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成立了“一帶一路”志愿服務實踐團。通過開展走訪入戶慰問、普通話教學服務、國旗下亮劍發聲等活動,幫助少數民族學生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增強自信,堅定信念。

4、強化校園文化建設。學院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題,秉持“積極向上、百花齊放、格調高雅、健康文明”理念,通過“環境育人、文化育人”,切實傳遞民族文化思想。學院將院辦設計與民族思想教育相結合,豐富師生對民族文化的認知,致力于將學生培養成為厚植愛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的時代新人。

                           

圖3 志愿團在吐魯番當地小學發聲亮劍:黨的政策宣講,講身邊的故事

(二)成長輔導久久為功,全面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綜合素質

1、精準開展成長輔導。通過開展系統化的團體輔導增強少數民族學生心理素質,提升信心?!八枷胩嵘眻F體輔導厚植愛國愛家愛校情懷;“心理適應”團體輔導提高適應力;“學業發展”團體輔導增強學習信心,疏解學業壓力;“寢室人際交往”團體輔導融洽寢室人際關系。開展細致深入的個體成長輔導為特殊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圖4 學院開展新疆籍少數民族新生生活分享會

2、持續開展學業幫扶。少數民族學生普遍存在基礎知識薄弱、學習適應性弱、學習成績較差、學習壓力較大等問題。為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培養質量,推動少數民族學生成長成才,將學業幫扶貫穿于少數民族學生學習全過程。一方面,堅持思想引領與學業幫扶“雙線并舉”。在準確把握學習困難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特征、學習動機和學習策略等基礎上,幫助少數民族學生優化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度,砥礪堅韌品性,利用黨和國家的少數民族學生培養政策要求,引導少數民族學生自覺將個人學業與民族團結、成才報國緊密結合。另一方面,堅持教師指導與朋輩幫扶“雙向發力”。學院領導持續關注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定期與少數民族學生面對面交流,針對少數民族學生中學業特別困難的學生,配備學業導師,每周進行答疑輔導。由班干部、學生黨員帶頭,為學習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安排一對一朋輩幫扶,通過梳理課程重點、講解課后習題、開展章節測試、面對面答疑解惑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習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增強學習信心,激發學習動力。

3、深入開展就業指導。學院專門制定《少數民族學生職業能力提升培訓班實施方案》,開設少數民族學生職業能力發展培訓班,包括“畢業生求職十大職業能力解析”、“復合型、十字型人才培養解讀”、“校園新聞寫作速成記”、“辦公軟件應用的新世界”、“社交禮儀”等培訓內容,提高少數民族學生職業能力。加強就業分類指導,提高幫扶針對性,對少數民族畢業生開展“一對一”的就業指導和服務,對于找工作特別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通過院領導訪企拓崗,精準推薦,確保少數民族學生100%就業。

                           

圖5 學院為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開展團體職業生涯規劃

(三)生活幫扶細致入微,幫扶落實到實處、細處、緊迫處

1、助困——在資助政策上“做傾斜”,關愛家庭經濟困難少數民族學生的生活。除國家下撥的貧困生補助和特有的新疆學生補助外,還對家庭困難的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在學校臨時困難補助政策上做適度傾斜;“寒衣發放”解決家庭經濟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實際困難;持續多年在寒假開展的“一張火車票”計劃,幫助家庭困難的新疆籍學生購票返疆,減輕經濟負擔,有165名少數民族學生(其中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72人次)獲得幫助,金額累計達75938.5元,覆蓋達總人數的70%。

                           

圖6 學院連續五年開展“一張火車票”寒假回鄉補貼

2、尊俗——尊重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尊重他們的節日。利用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愛國主義、優秀傳統文化巡展、民族一家親等主題教育活動,不斷加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引導;受地域文化的滋養和熏陶,少數民族學生能歌善舞,多才多藝。鼓勵學生從各民族文化中汲取營養,持續擴大“民族文化節”“民族風情節”等活動的影響力,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校領導、學院領導、輔導員陪伴少數民族學生一起盡情高歌,歡暢舞蹈,營造良好的民族團結進步氛圍。

3、暖心——輔導員、班主任“三進”,拉近師生距離。輔導員、班主任經常深入少數民族學生當中,隨時、方便、準確、詳細地獲取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狀態,在關懷的過程中做到尊重但不放縱,關心但不溺愛,從而提供更加有針對性、多樣化的幫助。學院定期開展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座談會,鼓勵學生暢談理想,互助生活困難。

三、經驗總結

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構建“一體兩翼”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機制中,在做好思想引領“夯基”,成長輔導“賦能”,生活幫扶“解困”之外,其育人特色和亮點主要體現在四個結合之中:

(一)與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相結合堅持在“三全育人”體系中推進少數民族學生教育與管理,構建了管理、服務、教學、家庭、社會多方聯動的協同育人網絡,以及從入學時的“五個認同”——學習過程中的學業幫扶——就業過程中的能力提升全過程育人體系。始終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這條生命線,堅持將價值引領放在首位,使少數民族學生更加懂得感恩黨和國家,感恩家鄉和父母。通過精準幫扶,學業這塊少數民族的最大短板得以克服。73.6%的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和文體活動中獲獎;24.4%的學生獲得專業獎學金;26.5%的學生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16.3%的學生通過計算機二三級考試;30余名學生考取碩士研究生。

                           

圖7 “一體兩翼”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資助育人體系創新與實踐獲湖南省第二屆民族教育優秀教學成果獎

(二)與省級特色成長輔導室建設運用相結合。充分運用學院“職業發展能力提升”省級特色成長輔導室,專門開辟少數民族學生職業發展能力提升方向,通過專業師資和技術,形成了以職業認知為前提、專業能力為基礎、通用職業能力為重點“三位一體”職業發展能力提升體系。近三年學院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率達100%。通過全方位的關懷與輔導,少數民族學生綜合素質顯著提升。18%的少數民族學生擔任主要學生干部;獲各級各類榮譽、表彰的學生超過40%。涌現出一批優秀學生典型,祖麗胡瑪爾·塔依爾獲2018年“創青春”國賽銀獎、湖南省“優秀共產黨員”、湖南省第一屆“勵志成才好學生”提名獎玉米提江獲得湖南省演講比賽一等獎;馬志強湖南省征文比賽二等獎。

(三)與暑期社會實踐相結合。于2018年成立“一帶一路”志愿服務實踐團,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責任意識、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三年來,共有36少數族學生分別去往新疆維吾爾自治地區的23個鄉鎮,累計志愿服務500多個小時。他們組織國旗下“發聲亮劍”行動,向村民們宣講團結發展思想;他們走訪哈拉奇鄉的所有居民,切實了解他們生活中的難處,并及時將問題反饋給當地村委會負責人;他們宣講十九大精神以及黨和大學的資助政策,給當地村民分享自己在大學的所見所聞所感;他們開展普通話教學,以講故事等多種形式鼓勵孩子們大膽開口講普通話;他們幫助青河縣分類整理與上架圖書館的各種書籍,為熱愛學習的村民們提供了便利。通過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意義重大的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少數民族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和熱情彰顯了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應有的責任與擔當,為新疆的繁榮發展和民族團結,貢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力量。

(四)與專業行業相結合。學院依托專業特色和企業資源,主導研發和設計了光熱裝配式能源島示范工程,充分利用吐魯番光熱資源,具有100%綠色能源利用、100%零碳排放、100%離網運行的特點,是吐魯番湘吐熱經濟產業園落地的首個示范項目,通過該示范工程引導學生愛行業、愛專業、愛學業,拿出勇氣和干勁為國家能源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學院趙斌教授帶領學生赴西藏開展能源高質量發展調研,在調研過程中,了解西藏地區能源發展現狀和不足,結合專業理論知識積極探索提升西藏地區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新舉措;傾聽促進西藏經濟發展的紅色故事,了解西藏特有的民情風俗;領會西藏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傳承,進一步提升同學們對于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重要性的認識,堅定同學們矢志奮斗,為國家新能源事業貢獻智慧與力量的決心和信心。

                           

圖8 我院主導研發和設計的吐魯番光熱裝配式能源島示范工程

我院將始終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持續做好民族教育工作,充分發揮愛國主義主義教育主題教育和民族文化藝術節的浸潤作用,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學生不斷增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 <center id="9wjrh"></center>
    <bdo id="9wjrh"></b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