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當前位置: 長沙理工大學 > 學習案例 > 正文
學習案例

食品學院:堅持“學生為中心”理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

發布日期:2023年08月12日  來源:

一、工作概要

作為向創新型高水平大學邁進的長沙理工大學,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是“能主動適應國家、地方與行業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俱佳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和行業精英”。為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食品行業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關鍵任務,需破解“教師為中心”向“學生為中心”轉變的難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

2008年以來,通過召開在校學生、用人單位、教師、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座談會和發放問卷調查等方式,跟蹤、調查、反饋人才培養質量信息,進而對該培養體系進行持續改進為省內外同行來我校交流、學習提供條件保障,使本教學成果能被更多開設相同專業和同類課程的同行學習和借鑒,同時也使項目組成員從同行來訪中獲得進一步完善項目的靈感和動力。

全院上下逐步樹立“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質量意識,從教學教輔人員到管理服務人員的“全員參與意識”,從被動到主動的“自我保證意識”,從事后到過程的“預防為主意識”,都得到進一步增強,向教學要質量、向管理要質量、向服務要質量的質量文化氛圍日漸濃厚。

實施期間取得了一系列代表性實踐成果: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2019年)并獲批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021年),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獲批一級學科博士點(2021年)和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2021年);建設了一支以教育部教指委副秘書長為核心的教學與科研成果豐碩、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強的師資隊伍;出版教材16部,其中“十二五”、 “十三五”規劃教材10部;獲批省級與校級一流課程、金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優秀網絡教學共15門次,其中省級建設課程7門;獲批國家工程實驗室(共建單位)、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優秀實習基地各1個和湖南省高校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2個;2016-2021年學生獲全國大學生生命科學競賽、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創青春”湖南省大學生創業大賽等省(部)級以上學科競賽獎61項,獲獎率61.05%;發表SCI或CSCD收錄論文37篇,參與授權/申請發明專利31項,創新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創新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2022年2月獲長沙理工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我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2020年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生物工程專業2022年獲批湖南省一流專業建設點,學院近幾年一直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抓手,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對照標準狠抓落實,加大投入保障,切實將工程教育認證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等基本理念落實到人才培養體系中,加強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學院兩個專業在行業的影響力和社會貢獻力,初步實現了專業認證引領專業建設的作用,切實提升了學院的專業建設水平。我院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2019年通過國家工程教育認證,2022年已進行中期考核。生物工程專業于202210月申請了工程教育認證,于2022年獲批湖南省一流專業建設點。

二、工作亮點

(一)基于任務驅動法、研討與團隊式教學法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在專業核心課程教學過程中,推廣應用教改研究成果—任務驅動法,將以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轉變為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方式,教學過程中由任務“驅動”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并養成興趣,進而走向“動機驅動”;推廣應用教改研究成果—研討式教學法,開展針對眾多解決方案進行選擇與決策的探索,鼓勵學生自由思考、自主發現,著力培養學生質疑和批判精神,誘導學生求異思維;推行團隊式教學法,對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自組團隊,自主完成查閱文獻、設計方案、實驗實施、撰寫報告全過程,給學生提供更多團隊合作機會。

(二)實施“專業導師制”真正落實創新人才培養

輔導員、班主任、專任教師圍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適應、學業輔導、專業能力提升、學科競賽活動、創新創業、畢業教育與就業指導、學業困難學生幫扶等,開展大學生學習、發展與成長指導和服務,為學生成長與發展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重點加強對自控能力差、心理障礙、經濟困難的學生群體的指導和幫扶。

為每一名新生安排專任教師作為學業導師,開展面對面學業交流,針對學生不同情況為新生指導個性化的發展方向,幫助新生快速了解專業、適應大學生活和學習;認真抓好新生入學教育,做好新生適應;每個班級配備高年級同學擔任下班黨員,幫助新生盡快了解學校與專業,盡快適應大學學習與生活;組織新生班會、新老生交流會、優秀校友報告會,促進學生交流,提升學生生活自理、心理自控和學習自律能力,快速掌握大學學習方法。做細做實學風督導,大力開展輔導員“三進”工作,完善學院查課工作制度體系,督促學生抵制不良學習習慣,規范學生請假制度,及時對缺課學生進行通報批評教育,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風氣;組織開展考研、就業經驗交流會、指導各班組建學習小組等,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依托專任教師、校外專家對學生開展專業講座,增強對本專業的認識了解,介紹專業培養目標、畢業要求未來發展;輔導員、班主任、專任教師通過各種形式給予學生學習、考研、競賽、科技創新活動等方面的指導,提升學生專業學習。

   

圖1 學院領導老師擔任學業導師與學生面對面交流

(三)組織學院領導干部和教師參與學生工作情況

學院堅持立德樹人和“三全育人”工作理念,學院領導高度重視學院學生工作,黨政例會定期專題討論、研究、布置學生工作,成立學院招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等,采取一系列舉措鼓勵全體教職工支持和參與學生工作。在團學活動中,學院領導、教師積極擔任導師,指導學生深入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競賽活動,積極參加并為學院開學典禮、迎新晚會、“考研送溫暖”、“美食文化節”等大型活動出謀劃策、聯系贊助;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學院領導、教師一對一幫扶就業困難畢業生,指導學生就業、考研,并針對性推薦就業機會、聯系導師;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全體院領導、教師擔任成長輔導老師,為學院學生提供學業、職業規劃、生活適應、科研提升等方面的成長輔導服務,積極參與學院“圍爐夜話”系列成長輔導活動,與學生面對面深入交流,解決學生面臨的成長困惑;在學生日常教育管理中,領導、教師不僅關心學生的學業問題,開展學業幫扶,也關注學生的生活適應、人際交往能力提升,積極幫扶家庭困難學生,定期組織學生座談,深入學生了解情況、解決問題。

2 學院領導老師參與學生讀書分享活動

圖3 學院領導老師參與宿舍安全檢查活動

(四)實施“以學為中心、以教為主導”的課堂教學,開展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學評價情況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高等教育教學和人才成長規律,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實施“以學為中心、以教為主導”的課堂教學。領導精力、師資力量、資源配置、經費安排和工作評價都體現以教學為中心,確保了人才培養在學院工作的中心地位。遵循“德育為先、知識為本、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立足湖南,主動適應國家、地方與行業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應用型高素質專門人才為目標,開展以學生學習成果為導向的教學評價情況。

在開展“以學為中心、以教為主導”方面,結合最新教育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推動引導式、啟發式、討論式、互動式教學,通過課程考核改革等方式提高平時成績占比,注重過程性考核。探索非傳統式考試考核方法,推廣并實踐“教師主講、學生輔講、課堂反轉、專題討論、熱點辯論”方法。近五年所有專業課程全部開設在線課程資源,教研教改項目立項數量5門,近五年發表教研論文33篇,實施課程考核改革項目74項。通過“線上導課——線下面授——線上學習——線下研究探討——線下考試’混合式教學方法改革和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建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

在實施基于學生學習成果的課程目標達成度評價機制方面。培養學生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職業素養、突出的實踐能力、開拓創新的精神與寬廣的國際視野,系統掌握食品科學與工程、生物工程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堅持定量定性相結合,積極探索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多元化,持續推進課程改進。必修專業課程按教育教學體系設置合理教學目標,每年對課程達成度進行分析,所有畢業學生順利通過課程達成度分析。

三、經驗總結

運用任務驅動法迫使學生自主獲取知識,通過研討式教學法培養學生求異思維,推行團隊式教學法給學生提供更多團隊合作機會,實施“專業導師制”使“批量式”培養轉變成“個性化”教育,有效提升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并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主要經驗包括:

(一)實施學生為中心教學方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

為解決傳統教學“教師為中心”存在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的問題,基于任務驅動法、研討式、團隊式教學法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通過“專業導師制”將創新人才培養落到實處(見圖4)。

圖4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新方法

實施“專業導師制”培養創新人才

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實施“專業導師制”,每位專業導師負責指導5-6位學生。不僅要求專業導師對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指導,而且還要在人格養成、思維方式等方面全方位指導,通過“專業導師制”使“批量式”培養轉變為“個性化”教育,使教師由傳授型轉變為指導型,使學生由被動接受驗證型轉變為主動參與探索型,真正將創新人才培養落到實處。

)健全學院質量保障體系,構建閉環管理模式

學校制定了《本科教學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運行條例》,堅持“以人為本、閉環管理、全員參與、持續改進”的原則,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構建起“有標準、有組織、有職責、有隊伍、有規范、有程序”的全過程、全方位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見圖)。

           

5 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探索和推進“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寬口徑培養行業精英

學院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方式改革,創新培育模式,積極探索和推進“大類招生,大類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寬口徑培養行業精英。

大類招生,寬口徑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2019年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學院根據新工科發展的要求,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辦學理念,打通專業基礎,淡化專業方向,按學科大類進行人才培養。將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合并為生物工程類大類,實行“大類招生、大類培養”新的人才培養方案。前兩年基礎課程完全一樣,強化了化學和生物基礎課程,后兩年分專業培養,突出了專業方向及特色。

(五)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成果推廣應用取得顯著成效

(1)質量意識深入人心

上下逐步樹立“以學生為中心、成果導向、持續改進”的質量意識,從教學教輔人員到管理服務人員的“全員參與意識”,從被動到主動的“自我保證意識”,從事后到過程的“預防為主意識”,都得到進一步增強,向教學要質量、向管理要質量、向服務要質量的質量文化氛圍日漸濃厚。

(2)教學改革持續深入

通過質量改進,學教育教學建設與改革由“重在規范教學行為”向“重在推動教學改革”轉變。學院各專業和廣大教師在教育教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環節、教學管理等方面積極探索改革,并將改革成果固化為新的教學行為規范。

(3)培養質量穩步提高

從近三年學情分析、就業統計、跟蹤調查情況看,學生學業成績保持較高水平,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穩步提升,畢業率、學位授予率均達到97%以上,初次就業率均保持在80%以上,普遍高于省內高校平均就業率,考研率持續提高,2022年達到43.5%,創歷史最高;畢業生就業質量較高、職業發展穩定;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認可度較高,總體滿意度為93.6%。

(4)專業建設成果更為突出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認證和中期考核,并于2020年獲批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生物工程專業于2022年10月提交工程教育認證申請,并于2022年獲批湖南省一流專業建設點。


  • <center id="9wjrh"></center>
    <bdo id="9wjrh"></b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