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理工大學應用經濟學學科建設始于20世紀90年代,2011年獲批為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2015年參加湖南省重點學科驗收獲評為“優秀”,2017年參加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獲評“C+”等級,2018年獲批為湖南省國內一流培育學科。本學科2003年獲批產業經濟學二級學科碩士點,2011年獲批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碩士點。通過近三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在國民經濟學、金融學等方向形成了特色鮮明的研究與培養領域,人才培養處于省內領先水平。
一、培養目標
本學位點旨在培養既掌握扎實的經濟學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又熟悉產業發展特點及運行規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應用型經濟專業高級人才。本學科碩士學位獲得者應具備嚴謹求實的學風,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和自主創新能力,能熟練地運用現代經濟理論與方法,分析、解決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理論與實際問題,能夠在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涉外經濟部門和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等單位勝任經濟分析、經濟管理、教學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工作。
二、學位授予標準
學位標準包括獲取本學科碩士學位應掌握的基本素質、基本知識、基本能力,以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要求等內容。基本知識標準,是指掌握中級宏觀經濟學、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計量經濟學等核心課程知識,掌握國民經濟學、金融經濟學、產業經濟學、區域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等方向理論課程和前沿專題課程的知識,具有較為厚實的經濟學功底。基本能力標準,是指具備較好的理解本學科領域科研文獻和獲取知識的能力,具有較為嫻熟的計量分析能力,在應用經濟領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研究能力。
三、培養方向與培養條件
本學位點設置有5個培養方向,分別為國民經濟學、產業經濟學、金融學、國際貿易學、區域經濟學。
(1)國民經濟學方向。運用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學、金融學等學科理論,應用空間計量、計算實驗、效率測度等方法,研究精準扶貧與普惠金融、農民工支持體系、返鄉農民創業培育、城鄉一體化與農村金融等議題。近五年,主持8項國家級項目(其中重大項目1項),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著作5本。成果被國家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刊發1篇。師資隊伍有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11人。
(2)產業經濟學方向。運用產業經濟學、勞動經濟學和區域經濟學理論,應用模擬仿真、空間計量等方法,研究新型工業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勞動力結構與制造業結構升級等議題。近五年,主持10項國家級項目(其中重點項目2項),在《管理世界》《中國軟科學》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著作7本;主持成果獲省部級科研獎勵3項。師資隊伍有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博士11人。
(3)金融學方向。運用行為金融學、公司金融學理論,應用規模測度、均值復歸等方法,研究金融深化、最后貸款人理論、金融風險與監管治理、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公司金融與項目投融資等議題。近五年,主持8項國家級項目(其中重點項目1項),在《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著作1本;主持成果獲省部級科研獎勵2項。師資隊伍有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博士7人。
(4)國際貿易學方向。運用國際貿易學、產業經濟學、工商管理理論,應用空間計量、博弈論等方法,研究開放經濟與服務業安全、中美經貿關系、全球化生產與組織控制、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等。近五年,主持8項國家級項目(其中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1項),在《經濟學季刊》《管理世界》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著作4本;主持成果獲省部級科研獎勵4項(其中一等獎1項)。成果被國家社科規劃辦《成果要報》刊發2篇。師資隊伍有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博士7人。
(5)區域經濟學方向。運用城市經濟學、資源環境經濟學、技術經濟學理論,應用城鄉規劃、人文地理、項目評價等方法,研究新型城鎮化、綠色經濟、區域可持續發展與生態補償、包容性綠色增長、城市群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等議題。近五年,主持8項國家級項目(其中重點項目1項),在《中國軟科學》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出版著作4本;主持成果獲省部級科研獎勵2項。師資隊伍有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