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劉思強教授著作的《“雙碳”目標下電價交叉補貼精準處理機制研究》一書由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該著作根據我國電力市場實際情況,針對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過程中電價改革存在的現實問題,采用我國電力消費和電價第一手數據,按照問題-原因-影響-處理-效果的研究思路,開展了系統性、針對性的理論研究及實證研究,全面剖析了我國電價交叉補貼的現狀、成因及發展趨勢,為如何“妥善處理交叉補貼”提供了實用且可操作的解決方案和方法,對破解9號文件中的電價改革難題,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該書是國內第一本全面系統性論述電價補貼問題并給出解決方案的著作,充分體現了學校電力經濟研究的學科特色。

該書在吸納劉思強教授及長沙理工大學電價研究團隊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聚焦9號文件確定“妥善處理交叉補貼”的問題及電價改革目標,以綠色發展背景下,促進電力消費革命和電力工業綠色發展為政策導向,采用文獻研究、政策梳理、制度分析、案例研究、數理建模、比較分析、實證研究等方法,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比較研究了電價交叉補貼處理的理論基礎;分析了各種電價概念與電價交叉補貼的關系及其影響;梳理了現有電價交叉補貼處理政策及其存在的問題;分析了電價交叉補貼的類型及其產生的原因;實證研究了電價交叉補貼對社會福利、節能減排、收入再分配、社會公平等方面的影響;實證研究了現階段雙軌市場定價機制和交叉補貼計量方式,測算了各類交叉補貼規模及補貼程度;以非線性階梯電價優化方案、可選擇分時兩部制負荷率輸配電價設計為重點,探究了一種實現效率、公平和綠色發展協同推進的電價交叉補貼處理機制及電價改革路徑,提出了相應政策建議。
該書的特色體現為幾個方面:一是堅持問題導向。針對我國電力市場、電價政策存在的實際問題,系統性分析了電價交叉補貼類型及產生的原因。二是堅持政策導向。通過政策梳理,分析不同制度安排和電力市場結構下,交叉補貼產生的路徑及政策存在的不足。三是采用第一手數據研究。收集了國家電網公司及多個省市電力消費、電價、銷售、戶控等一手數據,測算了各類交叉補貼規模和交叉補貼程度,實證研究了交叉補貼對節能減排、收入再分配、福利效應等的影響,并以算例方式提出了階梯電價優化方案,使得研究成果具有實用價值。四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系統分析和比較了其他電價概念與電價交叉補貼的關系,比較分析了交叉補貼的測量方法,并將理論用于分析和測量交叉補貼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文/圖/劉思強 一審/譚婕 二審/王治 三審/彭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