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助力鄉村振興,8月2日至5日,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紅色公路”調研團赴常寧市塔山鹽茶古道開展實踐調研,在調研完鹽茶古道的歷史背景與紅色文化后,調研團第二站來到古道沿線的獅園村與江龍村,深入了解塔山的茶文化與居民的生活訴求,調研古道沿線村莊鄉村振興發展情況。
在獅園村塔山有機茶研發基地,團隊成員直觀地看到了茶葉的制作過程,了解了茶葉研發、工廠運轉等方面信息。調研團還通過對村書記何萬忠的采訪了解到,塔山始終把茶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之一,推動茶產業的綜合發展,走出了一條“以茶興業、以茶致富”的產業興旺之路,解決了近三萬人的就業,幫助了1.3萬人脫貧。
此次調研團還拜訪了塔山古法造紙傳承人吳傳佳,與傳承人展開了一場有關文化傳承的和諧交流,了解到塔山的古法造紙術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古老造紙術,是中國古代造紙術的延續,在鼎盛時期,村內幾乎家家造紙,現在只剩下吳傳佳一家。這一非遺手藝正面臨著無人傳承的現狀,調研團提出可以圍繞塔山文化開展聯合創新,完善竹紙系列文創產品,再通過網絡平臺實施宣傳行動,實現非遺文化推廣。吳傳佳對此表示肯定,并希望古法造紙能得到傳承。
與此同時,調研團通過對江龍村村主任的采訪以及走訪調研,深入了解到江龍村村民目前生活情況。近年來全村進行電網改造,實現光纖送到家,新建硬化路面,滿足村民交通需求。此外,用水安全及住房安全也得到大大改善。但村內交通只有單向車道,能夠承載的客流量不高。村鎮間公共交通一天只有兩趟,出行便利有待提高。村民們對調研團的調研工作給予積極的支持和配合,紛紛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渠道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一起為鄉村發展獻力。
實踐團通過此次調研行動,深切感受到鹽茶古道及周邊地區的歷史文化氣息,了解到當地居民對當今生活的看法,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同時立足自身專業知識,力求調研活動務實求真,共同探尋古道文化底蘊,為當地的文化傳承貢獻交通青年的力量。
(文/周浩 覃雅瀾 何佳木 圖/劉堅 審/涂道勇)
為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助力鄉村振興,8月2日至5日,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紅色公路”調研團赴常寧市塔山鹽茶古道開展實踐調研,在調研完鹽茶古道的歷史背景與紅色文化后,調研團第二站來到古道沿線的獅園村與江龍村,深入了解塔山的茶文化與居民的生活訴求,調研古道沿線村莊鄉村振興發展情況。
在獅園村塔山有機茶研發基地,團隊成員直觀地看到了茶葉的制作過程,了解了茶葉研發、工廠運轉等方面信息。調研團還通過對村書記何萬忠的采訪了解到,塔山始終把茶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特色產業之一,推動茶產業的綜合發展,走出了一條“以茶興業、以茶致富”的產業興旺之路,解決了近三萬人的就業,幫助了1.3萬人脫貧。
此次調研團還拜訪了塔山古法造紙傳承人吳傳佳,與傳承人展開了一場有關文化傳承的和諧交流,了解到塔山的古法造紙術是一種源遠流長的古老造紙術,是中國古代造紙術的延續,在鼎盛時期,村內幾乎家家造紙,現在只剩下吳傳佳一家。這一非遺手藝正面臨著無人傳承的現狀,調研團提出可以圍繞塔山文化開展聯合創新,完善竹紙系列文創產品,再通過網絡平臺實施宣傳行動,實現非遺文化推廣。吳傳佳對此表示肯定,并希望古法造紙能得到傳承。
與此同時,調研團通過對江龍村村主任的采訪以及走訪調研,深入了解到江龍村村民目前生活情況。近年來全村進行電網改造,實現光纖送到家,新建硬化路面,滿足村民交通需求。此外,用水安全及住房安全也得到大大改善。但村內交通只有單向車道,能夠承載的客流量不高。村鎮間公共交通一天只有兩趟,出行便利有待提高。村民們對調研團的調研工作給予積極的支持和配合,紛紛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渠道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一起為鄉村發展獻力。
實踐團通過此次調研行動,深切感受到鹽茶古道及周邊地區的歷史文化氣息,了解到當地居民對當今生活的看法,以及對未來的憧憬,同時立足自身專業知識,力求調研活動務實求真,共同探尋古道文化底蘊,為當地的文化傳承貢獻交通青年的力量。
(文/周浩 覃雅瀾 何佳木 圖/劉堅 審/涂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