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動態
4.1 國外研究現狀
從二十世紀開始,國內外從瀝青路面抗剪強度、抗剪指標以及在路面荷載下所受剪切力分布等方面著手,進行了大量有關于瀝青路面剪切破壞的研究。
早在1928年,美國加州公路局O.J.波特等在對破損路面進行大量調查后,認為路面病害的產生與道路基層及面層材料的剪切強度與壓實度不足密不可分[1],但當時認為的主要原因還是土基材料的剪切強度不足引起的,并建立了以單位壓力p下產生貫入度來測試土基的強度,即CBR法。在這一理論基礎上,還得到了不同路面厚度下土基的抗剪強度與CBR值得關系??梢?/span>CBR法也是早期道路研究人員對土基剪切應力的一種檢測方法,雖然尚未上升到路面的剪切強度,但也建立了道路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V.R.Smith在三軸試驗下通過改變瀝青混合料類型、試驗的溫度以及加載頻率等分析不同試驗因素對瀝青混合料抗剪強度的影響[2]。利用彈性理論方法系統全面的闡述了道路的剪切受力狀態,提出了瀝青混合料的破壞標準與混合料應該滿足的物理特性,還給出了混合料在不同路面荷載情況下應達到的剪切強度要求和諾模圖。
Zhang, Kun和 Muftah, Ahmed[3]等人對十組不同 RAP 含量的瀝青混合料對比分析,驗證其體積指標、抗車轍性能、抗疲勞開裂性能和抗低溫開裂性能,提出含 RAP 瀝青混合料性能關聯設計方法。Soohyok Im[4]等人也提出基于摻加 RAP 的新型瀝青混合料設計方法,該法又被稱為瀝青混合料均衡設計方法,并以此來確定最佳瀝青用量,室內及現場試驗研究顯示,該法能夠較好地均衡瀝青混合料路面的開裂和車轍問題。
4.2 國內研究現狀
對于瀝青路面的抗剪切性能方面,我國的研究起步比較晚,但幾十年來,關于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是蔚然可觀。
20世紀80年代,我國為了解決路面出現的車轍問題,進行了針對柔性路面結構設計的專項研究。但瀝青面層的抗剪指標一直沒有得到重視。
1991年,徐世法通過研究認為瀝青路面的擁包與推移變形是由于剪切應力的作用下形成的[5]。并說明瀝青混合料的剪切變形不僅與剪切應力τ有關,還跟平均法向應力σm有關。當平均法向應力σm為正時會使混合料更密實,稱為負剪脹,反之會使混合料松散,稱為正剪脹,路面正是在不斷的正負剪脹作用下形成擁包與推移。
馬新、郭忠印等人通過建立三維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移動荷載作用下瀝青路面結構中剪應力場的分布規律與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動態響應,并分別計算了汽車在勻速行駛階段、制動階段時瀝青路面結構層的應力應變變化規律[6]。結果表明:在汽車在制動階段相比勻速行駛階段時路面結構層中的最大豎向位移與豎向最大剪應力基本保持同一水平,但水平最大剪切應力大大增加。
王旭東,張蕾[7]等提出了基于骨架嵌擠原理的瀝青混合料均衡設計法。該法認為在某一特定的壓實功作用下,無論何種礦料級配,起潤滑和填充作用的瀝青會將混合料的框架結構逐漸撐開,則定義混合料框架結構在被撐開前的狀態為其最緊密狀態,它是混合料壓實過程中的一個狀態節點。盡管很多國家瀝青混合料的抗剪因素都沒有納入設計控制指標中,但是各國的道路工作研究者都深知抗剪因素的重要性。相關研究者對瀝青混合料的抗剪切性能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成果。而瀝青混合料的設計是一個集材料設計和性能設計于一體的過程,涵蓋范圍廣,諸多研究也大都是基于既有的系統設計方法從不同角度做了進一步優化,應用局限性較大,存在進一步完善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沙慶林. 柔性路面結構設計方法[M].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88
[2] V.R.Smith. stability method for flexible pavements design. proceedings of association of asphalt paving technologists, Triaxial 1949 February 14 and 15
[3] Zhang K. Muftah., Ahmed W., et al. Performance-Related Design Method for Asphalt Mixes That Contain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RAP) [A]. TRB 95th Annual Meeting Compendium of Paper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Annual Meeting[C],2016:16-26.
[4] Soohyok I., Pravat K., Fujie Z., Development of new mix design method for asphalt mixtures containing RAP and rejuvenators[J].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Volume 115:727-734.
[5] 徐世法. 高等級公路道路瀝青路面車轍的預估與防治[同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D].上海: 同濟大學,1991
[6] 馬新,郭忠印. 動載作用下瀝青路面的剪切破壞機理[J]. 中路公路學報, 2009, 22(6):34-39
[7] 王旭東,張蕾. 基于骨架嵌擠型原理的瀝青混合料均衡設計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