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通字【2021】6號
課程是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力保障。為了進一步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提升本科課程教學質量和專業辦學水平,學校決定開展2021年度本科教育“金課”建設,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考察時提出的“三高四新”為戰略指引,以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現代化課程建設理念,遵循新時代人才成長規律,建設一批具有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線下“金課”、線上“金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虛擬仿真“金課”和社會實踐“金課”,提升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并在學校課程建設中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二、建設標準
1.“金課”建設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推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圍繞課程教學目標,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增加課程科技前沿知識,落實創新創業教育,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堅持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做到每門課程都有思政元素,每門課程的教材、教學大綱、教案講義的思政元素鮮明、思想先進。改革課程考核,創新考核評價方式,加強課堂互動、在線測試、課堂檢測、課后作業、中期檢查、課程論文等過程考核和非標考試。堅持教師主導作用,教師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2.“金課”建設要緊緊圍繞“兩性一度”標準,即課程要具有一定的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高階性指的是課程以知識、能力、素質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創新性指的是課程內容體現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體現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挑戰度指的是課程有一定難度,學生課上課下需要較多時間學習和思考。
三、建設內容
1.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前沿知識、創新教育、思政元素),完善教學大綱、教案(教學設計)、講稿(課件)等教學文檔,充分體現基礎與前沿相結合、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并適當提高課程的難度、深度和挑戰度。
2.積極推動教學方法改革,開展線下線上混合式、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等方式教學,組織高質量的課堂討論,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深入思考、準確表達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維、創新性思維和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3.積極推動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立項建設的課程(申報線上、線上線下混合式、虛擬仿真等“金課”類型的,開展翻轉課堂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作為一項基本要求)需利用自建在線開放課程或外校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教學資源并因時制宜利用網絡課程教學平臺(長沙理工大學慕課教學平臺、中國大學MOOC平臺等)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4.嚴格課堂教學管理,立項建設的課程率先使用“雨課堂”、課堂教學智能管理終端(超星)等新手段,進行輔助考勤,開展課堂測驗等。
5.突出過程考核,采用多樣化的作業設計體系和課程考核方式,加大學生學習過程考核,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創業、創造的能力。作業體系可由基礎題、發散題、固定題和拓展題等構成;課程成績應由課堂的討論和測驗、平時的考勤和作業、期末的論文和考試等部分組成,降低期末考試成績占比,期末考試突出知識的靈活應用,積極使用非標準答案的思考分析考題。
6.開展課程建設情況調研工作,結合各專業學生反饋意見,及時調整課程建設方案、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手段等。
7.建設周期內,示范建設“七個一”:一份新修訂的課程教學大綱,注重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基礎知識與學科前沿的有機銜接和融合。一套新課件(新講稿或PPT)和新教案(教學設計),根據上述新教學大綱制作的能體現“金課”特點的新課件(新講稿或PPT)和新教案。一套典型案例,包括本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的典型案例3—5個,經典教學案例5-10個。一篇公開發表的課程教學改革的相關論文。一堂體現改革成效的微課、示范課視頻及照片。一份本課程學生的反饋及感悟(反思)報告。每學年至少開設一節全校性公開課。
8.總結課程建設經驗,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學校“金課”建設和提高課程建設整體水平。
四、申報要求
(一)申報條件
1.申報立項建設的課程應是為我校全日制本科生連續開課三年及以上的課程。重點遴選范圍為學校重要的公共基礎課、公共選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創新創業課程等。已申請列入學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示范的課程不再重復申報立項建設,可直接申請課程認定。
2.“金課”建設以主講教師個人申報為主,也可以課程團隊(團隊教師人數原則上不超過5人)進行申報。申請人應有三年主講本科教學計劃內課程(含單獨開設的實驗、實訓課程)的教學經歷,具有先進的課程建設與教學理念,能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學。申請人(團隊負責人)原則上應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職稱(特殊的可放寬到中級職稱),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具有感染力。
3.教學文件(包括申請人介紹、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演示文稿講稿、教案、實驗實訓指導書、教學視頻或教學資源、考核方式、課程作業及試卷、在線題庫、在線答疑和參考資料等)資源齊全,選用或自編了高水平教材。
(二)申報立項程序
1.申報數量
學院立項建設校級金課的名額見附件9。同一位教師原則上只能申報主持一門課程建設。已獲評省級、國家級的一流課程不再參與校級金課申報。
2.課程立項申報
教師個人或課程團隊自愿申請,填寫相應的 “金課”建設申報書(見附件2-6)交所在學院。
3.學院評審
各學院組織專家根據校級金課建設相關要求進行審核。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與學科專業建設要求,確定學院重點建設的“金課”立項名單,學院填寫《學院2021年度“金課”立項建設課程匯總表》交學校教務處備案。
4.學校驗收
學校根據各學院確定的金課立項名單,經過一年的建設期,組織專家對建設完成后申請認定的課程進行認定,通過認定的課程授予“長沙理工大學金課”稱號。
五、課程管理
1.經由教師申請、院(部)審核通過立項、并在學校備案的“金課”建設項目,設置一年的建設周期,建設周期內課程申請人按照《長沙理工大學本科教育“金課”立項建設進度表》(見附件1)的時間安排,完成階段性任務,一年以后申請進行課程認定,通過認定的課程將授予“長沙理工大學金課”稱號;驗收不合格的課程,學校給予半年時間整改,再次驗收不合格者,將做撤項處理,兩年內不得繼續申報“金課”建設項目。
2.學校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示范課程和其他沒有立項建設的課程,也可由學校教學督導團或其他組織和專家推薦,直接申請認定,通過認定的授予“長沙理工大學金課”稱號,切實發揮“金課”的示范引領作用和輻射帶動作用。
3.“長沙理工大學金課”有效期為3年,3年后由學校進行復核,滿足標準的課程繼續有效。
4.2020年未通過驗收,而在2019年已完成校級金課“七個一”建設任務課程,可根據2020年學校發布的《關于開展校級“金課”建設項目驗收工作的通知》的驗收辦法于4月18日前向教務處申請驗收,完成驗收日期為5月28日。
5.“金課”項目實行課程負責人制。若為在線開放課程(MOOC)的課程,申請人負責組織課程團隊,分解課程教學任務及具體教學內容的實施,組織專人負責線上答疑、組織討論、批改作業、在線考試、資源維護等工作,保證課程正常運行。以課程團隊申報“金課”建設的,團隊其他人員也可申請“金課”認定,但需考察個人教學效果,單獨進行認定。
6.省級、國家級“金課”打造。學校每年從校級“金課”中遴選建、用、學、管效果好的優質課程,推薦申報省級、國家級“金課”。
7.“金課”建設和知識產權管理。課程建設與應用過程中,應避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金課”的知識產權歸學校、課程教學團隊所有;未經學校及課程教學團隊同意,“金課”不得在本校以外轉讓和使用。
六、評價與激勵機制
1.評價機制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重點關注課程內容與資源、課程教學設計、學習支持與學習效果、建設措施及效果、課程團隊建設,努力實現“金課”的建設目標,各類“金課”建設標準(見附件8)。把“金課”的評價落實到具體觀測點上,形成可量化、可檢測、可評價的“硬杠杠”和“硬指標”。
2.激勵機制
認定的校級、省級、國家級“金課”計為校級、省級、國家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建設周期結束,完成“金課”建設內容,符合校級“金課”建設標準,經學校行文認定為“長沙理工大學金課”的課程,在有效期內的課程教學工作業績值質量系數取1.2,被教育廳和教育部認定的課程,在有效期內的課程教學工作業績值質量系數省級取1.3,國家級取1.4。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將作為教師業績考核、崗位聘任、職稱評定、職務晉升、成果獎勵等重要參考依據。
七、材料及備案時間
課程申請人需填寫相應的 “金課 ”建設申報書(附件2-6)交由學院,各學院經過評審,確定本學院的金課立項名單后填寫《學院2021年度“金課”立項建設課程匯總表》(見附件7),以學院為單位于2021年4月23日之前提交教務處教學改革與教材管理科進行備案,同時將電子文檔發送至郵箱86971151@qq.com;聯系人:周勇,聯系電話:85258562。
附件:1.長沙理工大學本科教育“金課”立項建設進度表
2.長沙理工大學本科教育線上“金課”申報書
3.長沙理工大學本科教育線下“金課”申報書
4.長沙理工大學本科教育線下線下混合式“金課”申報書
5.長沙理工大學本科教育虛擬仿真“金課”申報書
6.長沙理工大學本科教育社會實踐“金課”申報書
7.學院2021年度“金課”立項建設課程匯總表
8.校級“金課”建設標準
9. 學院2021年度校級金課立項建設名額
教務處
2021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