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強課程建設,提升課程建設質量,有針對性地開展國家一流課程申報、建設工作,由學校教務處主辦、物電學院承辦的國家一流課程建設學術報告會于12月29日下午在一辦公大樓九會議室召開。報告會由吉林大學教授、教育部物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張漢壯教授主講,副校長蔣昌波,各學院教學副院長、校級“金課”建設項目負責人、省級一流課程建設負責人、教師代表共200余人聆聽了報告。報告會由教務處副處長蔣菲主持。
張教授首先從國家層面介紹了課程建設措施演化進路,指出課程建設一直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環節,是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載體,需加強課程建設,提高育人水平。張教授結合20多年一線教學經驗,從課程建設高質量標準、課程內涵建設的核心要素、課程實施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指出課程教學要從傳達知識、解釋知識、演示知識走向啟迪學生智慧;課程內涵建設要遵循邏輯性、歷程性、應用性,重構知識體系,改革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和科學興趣;課程實施要注得“品行+能力”的培養過程,主動踐行和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教學方法改革讓物理課堂變得有趣,富有啟迪性。
張教授分享了 “AR技術演示實驗”、“動畫演示實驗”、“現場實驗教學”的相關視頻。張教授以幽默風趣的語言,專心治學的嚴謹態度和樸實無華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大家,他勉勵大家靜心修煉內功,扎根三尺講堂,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守高校教師的初心和使命。
張漢壯教授簡介
張漢壯,男,吉林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物理學導論、物理與人類生活、力學、電的產生與傳輸原理虛擬仿真實驗項目等四門國家級線上一流課程負責人。獲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國務院政府特貼、吉林省高級專家、兩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寶鋼優秀教師特等獎、吉林大學杰出教學貢獻獎等榮譽稱號和獎勵。任教育部物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全國普通高校力學課程研究會理事長、吉林省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吉林大學校教學委員會主任。
主要從事材料超快動力學與量子點發光器件研究。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發表SCI學術論文百余篇,指導碩士、博士、博士后百余人次。
文字/圖片:張暉 審核:蔣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