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沙理工大學建筑學院三下鄉“社區花園營造小隊”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走進長沙市天心區青園街道湘園社區開展實踐,宣講社區花園營造的相關知識,探訪居民自家花圃狀況,并給出評估建議。

座談會上,實踐團成員對“社區共建花園”進行了科普。這種新興建設管理模式強調居民可以“全過程”“零門檻”參與,匯聚了多方智慧和力量。通過前期走訪調研,實踐團已經初步了解了湘園社區庭院的場地情況,發現了場地存在的問題。在宣講時,成員們利用專業知識與經驗提出了改造措施,比如將封閉的庭院空間改造成(半)開敞空間,以促進居民共建、共享、共治。在現場問答環節,居民紛紛從自身經驗出發提出了有關花園的問題,實踐團成員一一解答,現場氛圍十分熱烈。


座談會結束后,實踐團走訪19戶庭院,與社區、小區“三長”群眾代表組成了三方評委團,依據評分細則對居民自家庭院及花圃做出現場評議,并給出建議,同時選出居民中的“愛花達人”、“種植能人”、“共建賢人”。評委團細致入微的評審確保公平公正,拍照記錄花園情況后居民也能夠隨時共同監督。這種“全過程”、“零門檻”、“擺事實”的參與方式,得到了花友們的一致肯定。在湘園社區生活了36年的付阿姨表示:“參加活動的目的不是追求評分,更是希望社區環境整潔美觀,人人都能參與到有意義的建設中。”


長沙理工大學建筑學院黨委副書記肖義慧表示:“社區花園的建設改善了社區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學生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以志愿者的身份積極投身其中,錘煉了實踐能力,強化了社會責任感。這不僅是教育與社會需求的緊密結合,也是青年學子在專業實踐中茁壯成長的寶貴契機。”

據悉,該實踐團將在建筑學院楊斯嘉老師的帶領下持續深入社區,開展訪談、調研、花園設計、自然科教等工作,推行“人人成為構建者,人人都是管理者”的理念,促進社區花園長效管理。實踐團發揚志愿者精神,將專業理論付諸實踐服務,以“小生態”涵養“大情懷”,做足“增綠補綠、見縫插綠”巧功夫,助力“雙碳”行動與可持續發展。
文/龍驤、黃俊峰、楊斯嘉 圖/龍驤 一審/王栩婕 二審/肖義慧 三審/熊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