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工作>教研教改
我院黨政班子參加校第四屆發展建設研討會
2012-07-13
7月9日至11日,我校第四屆發展建設研討會在韶山賓館隆重召開。本次會議主題是: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加快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建設。全體校領導、全校處職干部參加了會議。王耀中書記和鄭健龍校長分別作了題為《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精神,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加強基礎能力建設,辦高水平本科教育》的主題報告。會議由校黨委副書記洪源渤主持。校黨委副書記洪源渤,校紀委書記劉建國,副校長李明、黎正穩、張建仁、付宏淵、楊偉軍、鄒宏如、葉澤等9位校領導結合分管工作就高水平大學教育教學質量問題作了專題發言。學院黨委書記周艷紅、院長卿定文、副院長陳萬求、副院長易顯飛參加了此次發展建設研討會。在小組討論會上,院黨政班子就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及學風,學院下一步發展思路與兄弟院系及職能部門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11日上午,院長卿定文代表院黨政班子進行了大會交流發言。
附:院長卿定文大會交流發言稿
通過參加“質量建設與學風建設”為主題的發展建設研討會,特別是聽了各位校領導的報告和與會同仁的討論發言后,收獲良多,體會也更為深刻。我們更加認識到教學質量是學校和學院各項工作的生命線,教學工作始終是學院的中心工作。學風建設是高校永恒的主題,學風的好壞是衡量辦學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承擔著全校本科生、碩士生與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以及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政治學等學科建設與開展學術研究的同時。在學校“學風建設年”的感召下,始終堅持學風建設與質量建設兩手抓,做到兩不誤,在這兩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積累了一點經驗,取得了一點成績。下面就此給各位領導做一簡要的匯報,請各位批評指正。
一、主要做法
近年來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學院組建以來,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和搞好學風建設,在質量工程建設、實踐教學、考核方式改革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大力探索:
1、推進了本科教學工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學院以“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為契機,大力加強質量工程建設。目前學院有1個省級教學團隊、2門省級精品課程、4門校級精品課程,2012年初又增列2門校級精品視頻開放課程。積極推進教研教改,每年立項1-2項省級教研教改項目,2011年還設立了8項院級教改項目,在極為有限經費中擠出經費進行資助。為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院實施“名家名師名嘴”培養計劃,最近2年,已有1名教師獲入選教育部“2012年全國高校優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1名教師獲湖南省優秀教師,1名教師評為湖南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能手,每年1名教師評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師。2011年學校教學奉獻獎評選中,學院1名教師獲校級“教學奉獻獎”、2名獲得“教學奉獻獎”提名獎。為加強工科大學生的工程倫理教育,學院成立了“科技與工程倫理教育中心”,依托中心,學院組織編寫工程倫理學的教材、開設了工程倫理等選修課程,將工程倫理道德教育的內容有機滲透到相關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中。
2、改進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感染力與實效性,提高大學生利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促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院構建了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了以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馬克思主義學院為主、教務部門高度重視支持配合的實踐教學組織體系;課堂、校內與校外三級立體化的實踐教學平臺體系;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保障體系;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組織形式體系;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制度體系等。我院非常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2011年建立了瀏陽市太平橋鎮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與劉少奇紀念館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有計劃地組織任課教師與學生去基地進行實踐教學,增強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踐性與實效性。學院每年還聯合教務處、學工部、團委、宣傳部等部門,組織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成果匯報演出,促進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感性教學與理性教學的有機結合,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改革了課程考核方式,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2011年下半年以來,順應教育信息化的大趨勢,學院在學校領導和教務部門的支持下,大力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對四門思政課程實行無紙化考試。理論考試全部在電腦上進行,大大提高了考試的公正性。實施一年以來,從根本上改善了考風,促進了優良學風的形成,提升了教學質量。這種考核方式,在湖南省各大高校中,我校是第一家。引來湖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兄弟院校的關注,為兄弟院校的思政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提供了寶貴經驗。
4、抓好了研究生教育教學,穩步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學院始終將研究生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工作。2011年9月學院推出“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質量提升計劃”,11月開展“百篇經典名著讀書活動”,2012年6月召開學院研究生教育工作會議。通過這三項工作,確保了研究生培養的質量。獲得了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抽檢的論文全部合格,90%以上達到優良。近20名畢業研究生考試中國社科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等著名學府的博士研究生,2012屆科社專業研究生王玉晴在校期間刻苦研讀,署名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論文就達到8篇。
通過探索和努力,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成果在近五屆省級教學成果評獎中都有收獲,取得了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的好成績,但與兄弟學院相比,我們也感到了成果數量與質量的不足。這成為我們進一步努力的動力。
二、主要體會
通過學習和討論,經過反思和比較,通過研究和探索,在“質量建設和學風建設”方面,我們體會到:
第一,樹立科學理念是前提。由于沒有本科專業,學院堅持樹立全員全面質量觀,強化“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我們以全校所有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需求為導向,全員投入、全情投入、全程引導、全面部署,堅持“學生為本”,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入手,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審視世界和中國的發展變化,思考和選擇人生的發展方向和道路,從思想上政治上理論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第二,加強制度管理是保障。在集中全院師生智慧的基礎上,在執行學校相關管理制度的同時,學院出臺了一系列提升教學質量與加強學風建設的規章制度。制定了《教師課程考核標準》、《教學獎勵辦法》、《思想政治理論系列課程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課堂教學輔導答疑制度》、《思想政治理論系列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等文件,使教學工作有章可循,教學質量有制度保障。
第三,提升創新能力是關鍵。質量的提高和學風的轉變是一個系統工程,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內容的創新和管理的創新是其關鍵。學院將全面提升教學組織管理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學科建設管理能力,堅持以科研促教學,以學科建設促教學,以創新促教學,實現學科、科研、教學與人才培養的協同發展,最終使學生受益。
三、主要思路
教學質量提高無止境,學風轉變無盡期。為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改善學風,下一步,我們準備實施“1234”計劃:
“1”就是制定好一個方案。制定并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方案”,切實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方式和方法。認真探索專題講授、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積極推廣名師大班講授和小班輔導的教學方式,執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環節質量標準,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思政課網絡考試平臺,健全思政課質量評估制度。
“2”就是構建好兩個平臺。一是繼續搞好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在建設好“科技與工程倫理教育中心”及2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基礎上,進一步辦好“道德文化大講壇”,籌劃建設4-5個校內實踐教學中心,在2個校區各設立1個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外輔導答疑中心,繼續拓展2-3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二是繼續搞好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在2011年底學校通報表揚的前10個優秀網絡教學平臺中,馬克思主義學院占了三位,李劍林教授還到其他學院進行了宣講。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搞好網絡平臺建設,提升教學質量。
“3”就是推進好三項工作。一是學科建設工作,要繼續通過“以學科建設促進教學”,在加強現有學位點建設的基礎上,通過共同努力,力爭成功申報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哲學、政治學一級學科碩士點,突破省級重點學科,形成結構更加合理的學科體系和學科群。以學科發展促推教學質量。二是科研工作,鼓勵學院教師針大家關注的熱點、難點、疑點問題開展科學研究,提出學術理論對策,以科研促教學,解決學生思想理論困惑,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三是師資隊伍建設工作。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在學院各項工作中,教師是根本力量。學院將進一步推進“名家名師名嘴培育計劃”,堅持不懈地抓好教師隊伍建設。形成一支朝氣蓬勃、結構合理、勇于探索、樂于奉獻的隊伍,培育一批在校內響當當、省內有威望、國內有影響的宣講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名家”、“名師”、“名嘴”。通過“名家”、“名師”、“名嘴”的授課,增強思政課的號召力和感染力,讓思政課變成學生真心實意喜愛的課程。
“4”就是實施好四項活動。圍繞學院研究生培養,重點實施四項質量提升工程。一是研究生“精品課程”創建活動。根據我院研究生教育發展實際,堅持“質量第一”的原則,經過五年時間,力爭建立10門左右有較大影響的研究生示范性課程。以精品課程建設帶動其他課程建設,提高學科整體教學水平。二是研究生“優秀論文”培育活動。為了發掘研究生的創新潛能,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優秀研究生學位論文,學院采取激勵措施,選擇體現學科前沿、有重要理論和實際意義、具有較大的社會效益或較好的應用前景的選題進行資助獎勵。力爭在培植湖南省優秀碩士論文3-5篇。三是研究生“創新實踐”平臺創建活動。科學整合學院現有的平臺條件,并充分利用社會力量,通過內外雙向結合,從公共創新實踐平臺、研究生實踐教學平臺、研究生學術交流平臺等方面建立起研究生創新實踐平臺體系。四是研究生百篇經典讀書活動。學院推薦了100本(篇)經典名著,每年開展一次大規模的研究生讀書活動。通過自學、讀書交流會、知識競賽等方式,引導研究生養成主動讀書、自覺學習的習慣,開闊視野、感悟思想、增廣見識、砥礪意志、升華情操,切實提高綜合素質。
總之,我們相信,在學校黨委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學院上下的齊心協力、奮力拼搏,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學質量水平與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風,一定會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附件:
上一篇:我校天心區人民法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成立
下一篇:我院獲2項2012年度校級教學成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