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來湖南考察,對湖南發展作出了打造“三個高地”戰略定位和擔負“四新”使命任務戰略引領。為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指示精神,中國共產黨湖南省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一次全體會議通過《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湖南新篇章的決定》,作出了八個方面三十九項部署安排。面對總書記的殷切期望和省委的決策部署,湖南高校必須更加積極投身湖南社會經濟建設主戰場,激發改革新動能,擔當湖南發展新使命。
當好科創高地打造的“先行者”。打造科技創新高地,關鍵在創新人才培養,重點是推動科技自主創新。作為科技創新主要動力和源泉、創新人才培養主要場所的高校,一是要瞄準湖南發展新格局建設需要,完善創新人才培養體系。與湖南當前發展需要相適應、與未來趨勢相契合的現代化高等教育是湖南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目標之一。近年來,長沙理工大學致力創新人才培養,把創新教育融入辦學理念、融入理論教學課堂、融入教學實踐環節、融入育人文化,優先滿足湖南發展建設的需要,調整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優化課程設置和教材內容,目前和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省內重點制造企業開設“聯培班”,為打造湖南先進制造業高地先行先試、儲備人才。二是要錨定湖南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集中力量科研攻關。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印發實施進一步提升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意見,劃出了包括工程機械等產業鏈在內的20個產業鏈發展重點。高校科研人員必須主動對接相關企業,圍繞20個產業鏈的重大戰略問題、科技前沿問題、關鍵技術問題組織攻關,不斷產生原創性的理論成果、解決關鍵技術的應用成果、提供重大決策支撐的智庫成果等,為打造“三個高地”提供智慧支撐。三是要持續科研管理體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本土化轉化的速度與效益。科技成果轉化是實現“四新”戰略任務的重要基礎。相比生產企業,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率偏低,因此,高校要堅持創新第一動力,持續進行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用制度化體系加快科研成果的本土化轉化,為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建設提供新動能。
當好湖南發展新格局的“助推器”。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所要構建的新發展格局是以暢通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高校要在推動湖南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為,必須以深化教育供給側改革為主線,為創新型省份建設提供人才供給和智力支持,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新優勢的形成。一是要以新基建為引領,助推湖南高科技企業的升級和消費市場的拓展。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既能帶動國家基礎設施和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又能撬動龐大的消費市場,是做好“六穩”“六保”的穩定器。高校要加強與科研院所、社會各行各業,特別是與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深層次多樣化的交流合作,充分發揮高校在湖南“新基建”提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助力數字湖南建設。湖南高校要做數字經濟發展的排頭兵,以智能制造、“科技+文化”“互聯網+文化”為方向,圍繞智能裝備、智能汽車、智能終端、功率芯片、軟件設計、動漫文化等重點領域,提供技術支持、構建要素創新智慧平臺,積極投身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聯盟,為湖南構建“雙循環”新格局提供數據基礎。
建好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力軍。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高校要以培養、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生力軍為使命,把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愿景轉化為青年大學生和廣大科研工作者的自覺行動。一是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宣傳生態文明社會建設新理念。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把生態文明教育與思想政治課程相結合、與學生的素質教育相結合、與美好生活方式教育相結合,通過課堂教學、社會實踐、科學研究、全媒體融合宣傳等方式,實現將綠色發展觀從理論體系向自覺行動的科學轉化,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二是要利用高校學科優勢,以“一江一湖四水”為主戰場,擔當生態文明建設責任。近年來,長沙理工大學充分發揮學科優勢,建成華南地區最大的港航實驗研究中心和最先進的水利實驗研究中心,獲批湖南省水利工程虛擬仿真實驗室、洞庭湖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等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承擔了一大批重點、重大工程科研項目,獲得多項部省級科技成果獎,培養了一大批科研人才和應用型人才,為建好、建強湖南生態文明建設生力軍作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曹一家,系長沙理工大學校長)
——載《湖南日報》2020-10-19第08版
https://hnrb.voc.com.cn/hnrb_epaper/html/2020-10/19/content_1479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