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3
2023年10月20日下午,河海大學深循環地下水研究中心主任陳建生教授應邀來我校云塘校區工三B319開展了題為“西藏裂谷中失蹤的‘黃河’哪里去了?”的學術報告。
陳教授以大膽的構想、大量的實證,從2004年提出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深循環及其地質環境效應理論,通過多年的艱苦考察與試驗研究,論證了深循環導水通道的成因,不斷豐富研究成果,逐步完善了地下水深循環理論,并不斷擴充和觸及相關研究和工程領域。基于這一理論和成果應用,以最小的代價,幫助阿拉善右旗、杭錦旗沿河三鎮、二連浩特等地區準確找到了優質的飲用水源,在蘇北漣水、松原地區找到了富銀與偏硅酸的優質礦泉水,為廣大缺水地區帶來了福祉。陳教授2021年在《Geology》上發表文章,提出西藏內流區每年的滲漏量達到一條黃河。應用深循環導水理論對我國成片優質白酒的水源背景作出了系統的分析和科學的解讀。
本次報告,展示了翔實的資料、豐富的信息,嚴謹的學識、創造性思維,深入淺出、激情洋溢,參會師生全程精神飽滿、啟發良多,親眼看到了寫在大地上的論文,切身感受到了觸類旁通的創新。
陳建生,河海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96年獲得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長期從事地下水科學研究,研究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其中兩項為主持。2004年在《自然》上發表了文章“地下水維系沙丘景觀”,首次提出了地下水深循環理論,指出地下水可以通過巖漿巖冷卻收縮縫進行跨流域傳輸,深循環地下水是中國北方沙漠、黃土高原、玄武巖地下水的主要來源。系列豐富的成果發表在《Nature》《Geology》《Water Resources》《Journal of Hydrology》《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Water Resources Research》《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科學通報》《水資源保護》等刊物上。
(文、圖/劉杰 審/鄧斌)
上一條:廣西鑫之海工程有限公司唐高飛一行來水利學院進行座談交流
下一條: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蔣劍虹一行來我院交流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