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讓讀者在詩詞文學中進一步了解生態美學,11月29日,由圖書館主辦的長理師說第四期——《中國古典詩詞與生態美學》專題講座在騰訊會議線上進行。湖南省人民政府參事、湖南省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特聘專家、長沙理工大學二級教授成松柳應邀主講。副館長魏紅梅主持講座。近300名讀者在線聆聽成松柳教授的精彩講座。
成松柳憑借自己多年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極具特色的教學經驗,圍繞中國古典詩詞中生態美學的藝術呈現、生態意識探因兩方面,以古典詩詞中鮮明的案例分享、詩人創作背景分析等多種方式,從文化的原生性、生生之美的生命觀、天人合一的哲學觀等方面解釋了古典詩詞中生態美學的發展原因,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互相包容的美好狀態。成松柳在旁征博引中,強調生態美學價值觀,它讓我們重新審視和思考對大自然的態度,有效緩解了人與自然產生的矛盾和危機,是對人類發展的終極關懷。生態美學幫助人們在思想上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適應了當代社會文明和發展的要求,對我們重建美好物質家園和心靈家園提供了深刻啟示和理性思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講話中曾指出:“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中國古典詩詞就是中華文明所孕育的生態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深入挖掘中國古典詩詞中的生態美學,對于加快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文/張雪梅 圖/潘郁蕾 審/夏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