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9日上午,汕頭大學陳敏教授應邀來我院作學術交流,指導學院的課程建設工作。陳教授在學院多功能廳(理科樓B-413)作了題為“光學課程教學資源建設的一些嘗試”的學術報告。院長劉其城、學院黨委書記唐超文及學院全體教師聆聽了報告。
陳敏教授從教學團隊建設、新形態教材建設、在線開放課程資源建設、計算仿真課程后臺建設、“千人千題”智能化題庫建設、學習過程量化評價系統建設以及課程思政建設等七個方面介紹了《光學》課程的建設思路和歷程。他指出,教學團隊成員應教學和科研并重,不能偏廢;教材應集課程、資源、服務于一體,實現智能化與動態化,在創新發展的時代浪潮下,教材設計要有傳承、有創新;在線開放課程要以激發開放、創新思維為目標,融合應用案例式、啟發式、場景預設式教學,強化師生思維互動。陳教授對課程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的建設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他指出,為了避免“仿而不真”,應優先考慮構建基于計算的仿真平臺,仿真結果可以在實驗室做出來,實現真正的虛實結合。陳教授重點介紹了“千人千題”智能化題庫和學習過程量化評價系統建設的一些創新性舉措和經驗,基本思路是利用仿真計算優勢,隨機給出自洽已知條件,達到個性化智能出題的目的,通過抓取學生的學習行為,系統自動閱卷賦分,以滿足線上同質化練習和大批量批改的需要。另外,陳教授還簡要分享了課程思政建設方面的心得體會。
學術報告會后,陳敏教授參加了學院組織的課程建設教師座談會,老師們與專家熱情互動,就“如何合作建設光學課程”、“如何將基礎課程建設成一流課程”、“教學中如何把握課程思建內容”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陳教授專心治學的嚴謹態度和不忘初心、潛心育人的高尚師德深深感染了大家,不時贏得老師們的陣陣掌聲。
陳敏教授簡介:
陳敏,汕頭大學副校長,中山大學教授,全國師德標兵,國家督學,廣東省“特支計劃”教學名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全國寶鋼優秀教師獎獲得者。教育部物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委員。曾任中山大學教務部主任,國家高等教育質量常態監測數據中心主任,逸仙學院執行院長;獲得省級以上教學成果11項;其中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科研方向為光學、電介質與鐵電物理和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多項;發表SCI論文50余篇,出版教材2部,專著2部。
(文、圖/漆一枝 審/劉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