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5月15日上午,新聞學專業《新聞攝影》課堂走進“精準扶貧 三湘巨變”湖南省脫貧攻堅大型成就展,任課教師曾志華組織2020級新聞1班、2班全體同學前往湖南美術館集中參觀學習。通過一幅幅生動形象的照片,同學們了解了湖南省脫貧攻堅的歷程與成績,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進一步堅定了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自信,強化了努力學好新聞的決心和信心。
本次參觀活動是2020級《新聞攝影》課程的重要實踐環節。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采訪中心記者、湖南脫貧攻堅常態化聯點督察第18組組員汪衡為同學們作講解介紹。
湖南是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的首倡之地。在過去的八年里,湖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實行易地搬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偉大勝利。
脫貧攻堅成就展以“精準扶貧 三湘巨變”為主題,以“歷史偉業”“首倡之為”“磅礴力量”“希望田野”為篇章,在圖片、文摘、視頻、音頻等傳統展示手段的基礎上,利用場景復原、電子圖表、文物實物、藝術裝置、觀眾互動等多種展示手段,展示了湖南脫貧攻堅道路上的全部成果。
汪衡作為脫貧攻堅作戰任務中的一員,結合自身的經歷,為新聞師生講述了許多展品背后的故事,重點賞析了“新晃夜郎侗寨,小朋友等吃年夜飯”、“洪江市電力工人正在進行農網改造”、“道縣洪塘營瑤族鄉大洞田村村民展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本”等新聞攝影作品。汪衡鼓勵新聞學子們努力學習,不斷提高專業能力,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記錄下新時代發展的華美篇章,展現時代美好畫卷。
觀展過程中,同學們認真聆聽講解,不時駐足觀看、相互交流、拍照留念。
謝楠同學指著慈利縣琵琶洲生態觀光園的照片說:“我是慈利人,在這里看到家鄉的照片,我感到很親切,也很感動。照片中的地方就在我家附近,我也曾經去游覽過,當初只是把這里當成一個游玩之地,現在才知道這里為當地貧困群眾開拓了一條脫貧致富的道路。通過這次觀展,我真切的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為脫貧攻堅做的努力,知道脫貧不是單單給錢那么簡單,必須因地制宜、授人以漁,才能真正帶領人們走出貧困。“
潘思俊同學說,曾經“脫貧攻堅”只是腦子里一個抽象的詞語,當看到這么多成就被集中展出的時候,才有了真切感受。作為未來的新聞工作者,要向投入脫貧斗爭的人,特別是基層工作人員學習,深入群眾,切實接觸每一位有需要的人,傳達他們的聲音,記錄他們的故事。
高悅涵說,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們的照片。展覽最初貧困時期照片里的孩子的充滿了對上學讀書渴望,點著蠟燭學習、靠著兩架梯子爬懸崖的照片讓我心中一震。到后面看到,孩子們快樂的從新建教學樓里跑出來的照片,讓我感受到了教育扶貧的重要性。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作為新聞專業的我們,要用手中的筆,為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貢獻。
同學們表示,新聞專業的學生不僅要積極投身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之中,更需不斷增強自身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為鄉村振興獻力,為民族復興奮斗。(文/圖 肖佳宜 審核/周云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