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學院:
新生入學教育是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確立人生目標、健康成長成才的關鍵一步,是落實“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核心課題的重要一環。為引導廣大新生順利適應大學生活、快速完成角色轉變、科學規劃大學生涯,為全面成長成才打下堅實基礎,現就做好2024級本科新生入學教育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強國的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助力青年學子在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培養能擔大任的長理特質人才。
二、入學教育形式與時間
2024級新生入學教育堅持線上教育與線下教育相結合、集中教育與分散教育相結合、全面教育與重點教育相結合、引導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日常教育與生活關懷相結合的原則,將思想引領貫穿到新生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幫助新生了解、適應、融入大學生活。新生入學教育貫穿整個學期。
三、總體安排
(一)入學教育前置階段(錄取后至9月13日)。抓好新生錄取與入學報到之間的“空檔期”,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將入學教育前置。組建新生QQ群或微信群,開展“云端見面會”等活動,實現新生“未到校先入班、未謀面先交流、未入學先引導”。充分利用學校和學院官網、官微等媒體開辟“迎新專欄”,詳細介紹校史校情、院史院情、人才培養方案等,幫助新生全面認識大學。
(二)融入教育階段(9月14日至9月30日)。以新生報到入學為契機,抓住關鍵時間節點強化融入教育,積極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校榮校教育、安全法制教育、校紀校規教育、專業認知教育、日常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和滿意度,不斷增強教育的生動性和吸引力。新生報到入學后前兩周為重點關懷階段,要通過“三進”引導新生進行角色和思想的轉換,快速適應大學生活,以積極、樂觀、進取的精神面貌開啟大學新生活。
(三)成長教育階段(10月1日至本學期結束)。新生成長教育階段延續至大一上學期結束。重點做好學生理想信念、學業規劃、行為規范教育,幫助學生制定正確的學習目標,養成健康文明的學習生活習慣,為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邁好成長成才第一步。
四、主要內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深入開展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歷次全會精神學習。緊密結合當前國內外形勢和黨情國情,通過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教育引導廣大新生牢固樹立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意識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增強國防意識和國家安全意識;利用節慶日、重大事件紀念日、重要時間節點,通過主題班會、征文比賽等豐富形式開展以“樹勤學風 立報國志”為主題的理想信念教育活動;系統開展新生入黨啟蒙教育,為遞交入黨申請書的每一位新生建立一套成長檔案,全程關注學生黨員成長。
(二)愛校榮校教育
認真組織新生參加學校2024級新生開學典禮,并通過新生開學第一課、參觀三全育人教育基地、校友中心、校園文化景點,觀看專題宣傳片,組織校史專題報告等方式,深入開展愛校榮校教育,幫助新生了解學校辦學歷史、辦學特色、辦學理念、文化特質,感悟和領會“博學、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訓精神,激發學生的認同感、榮譽感和歸屬感,成長為名副其實的“長理人”。
(三)安全法制教育
對新生進行生命、財產、消防、交通、食品衛生安全和網絡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專題教育,普及安全應急知識,增強學生安全防范和自我保護意識,嚴格要求、嚴加管理,防微杜漸;開展消防安全與反電詐安全專題教育活動;開展國家安全、民族團結及法律法規等專題教育,增強學生維護國家統一、維護民族團結、守法遵規的責任感和自覺性;開展宗教政策教育,宣傳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增強學生識別和抵御違法活動的能力;積極開展常態化、豐富多彩的消費觀、金融理財知識及法律法規常識教育,引導新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四)校規校紀教育
組織開展以憲法為核心的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大學生法治意識;組織學生認真學習《長沙理工大學學生手冊》《長沙理工大學本科生學習指南》,通過知識講座、報告會、主題班會、考試等形式開展校紀校規專題學習,重點讓新生掌握學分制、學籍管理、日常行為規范、獎勤貸助補、醫療保險、違紀處分等方面的制度和規定,享有的權利與應履行的義務,組織學生簽訂遵守校紀校規承諾書,教育學生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強化遵紀守法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把外在的約束內化為自覺的行為。
(五)專業認知教育
組織學科領域專家、專業教師、高年級學生、優秀校友與新生面對面交流,向新生介紹專業設置、發展方向以及專業特點、社會需求、課程設置、師資配備、專業技能資質以及就業去向等,充分發揮班主任、班導師的作用,幫助新生了解所學專業,建立專業自信,增強專業認同感,穩定專業思想,為專業知識學習、技能培養和職業規劃做好必要的價值觀念準備和知識能力儲備,引導學生制定學業發展規劃。
(六)日常養成教育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結合新生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以行為養成教育為重點的文明養成教育,引導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重點立足于個人生活事務處理,通過每天打掃一次宿舍衛生、每周設計一個周計劃等培養良好衛生習慣和生活習慣,強化自立自強意識,樹立誠信意識,普及文明禮儀知識,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培養良好的道德素質,展現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深入開展體育、勞育和美育活動,引導新生養成一個體育鍛煉習慣、培養一個文學藝術興趣,提高審美素養,倡導勞動最美麗,強健體魄,涵養心靈。
(七)心理健康及適應教育
認真做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組織工作,引導新生上好心理健康課,通過講座報告、個別咨詢、團體輔導等形式,有針對性地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問題調適求助方法;開展新生適應教育,幫助新生盡快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心理轉變和角色轉變,確立大學發展目標。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提前謀劃。各學院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統籌兼顧、合理安排,打通“適應-融入-成長”的新生成長鏈條,確保教育內容和教育對象全覆蓋。在學校統一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學院實際、學科特點和新生需求,根據時間節點,制定本學院新生入學教育計劃,周密安排好新生教育、管理和服務等各方面工作。各學院新生入學教育計劃加蓋學院公章后于9月18日報送學工部,電子檔報送至cslgsz@163.com。
(二)創新形式,拓寬渠道。各學院要堅持以學生成長與發展為中心,深入學生、關愛學生,綜合運用主題班會、專題講座、素質拓展、互動交流等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班級、黨團支部的橋梁紐帶作用,將入學教育與關心新生的生活相結合,及時幫助新生解決思想、心理和生活實際問題,提升入學教育的親和力與針對性。
(三)有序推進,營造氛圍。各學院要落實入學計劃各環節工作,明確各階段重點,確保入學教育的實效性;要認真總結、及時宣傳新生入學教育的好方法、好形式和好經驗,共同營造濃厚的新生入學教育氛圍。
學生工作部
2024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