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是對準育人目標、凝聚育人共識、治理育人要素、遵循育人規律、解決育人問題的科學理念和先進模式,是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問題作出的科學應答[4]。新時代“三全育人”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路徑,也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的必然要求,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內在關聯。明晰新時代“三全育人”建設的理論蘊涵對深化“三全育人”建設的實踐進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新時代“三全育人”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5]。把“三全育人”同立德樹人相結合不僅反映出二者在理念上的內在契合,也體現出新時代“三全育人”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路徑這一必然關聯。
1.新時代“三全育人”建設是立德樹人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盵6]這一重要論述從立德和樹人關系的角度揭示了推進新時代“三全育人”建設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必然性。首先,從邏輯上看,立德相較于樹人邏輯在先,立德是樹人的前提,只有先立德才能后樹人,只有明確立什么德才能知曉樹什么人。換言之,立德不僅能夠確保人才培養方向的正確性,而且其基本內涵也構成了人才培養的目標指向和價值引領。具體來看,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九個要”以及2014年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等重要論述,一方面豐富了所立之德的基本內涵,另一方面也要求形成與之相匹配的育人理念,這也為“三全育人”的建設提供了內在指引。其次,從實踐上看,立德和樹人不是兩個孤立的環節,而是統一于人才培養全過程,不僅要進一步突出德育在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更要把德育融入和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在育人主體的多元構成、育人過程的協同運行、育人力量的多維匯聚、育人資源的有效整合、育人制度機制的系統建構等方面著力,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
2.新時代“三全育人”建設是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依托。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育新人,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7]。培養時代新人是立德樹人目標的時代表征,深刻體現了時代發展對于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現實需要,當前我國社會發展對于高素質人才的迫切需要和新時代青年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內生需要,從需求側要求育人理念、育人方式作出主動調整。因此,新時代“三全育人”建設通過供給側調整不斷滿足需求側變化,以主體、時間、空間三大要素構建起人人育人、時時育人、處處育人的一體化育人體系,能夠有效滿足不同層面的發展需求,為培育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提供堅實支撐。
3.新時代“三全育人”建設是提升立德樹人實際效果的重要保障。如何提升立德樹人實際效果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要考慮和解決的重要議題。新時代立德樹人內涵的整體性必然要求其實現過程的整體性,從而解決當前存在的育人主體職責相對模糊、育人力量相對分散、育人過程協同性不高等問題,以過程的整體推進不斷提升立德樹人的實際效果。堅持問題導向是新時代“三全育人”建設的基本思路,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遵循,具體通過一體化育人體系建構打通條塊阻隔,明確權責劃分,促進各部門分工明確、協同配合、步調一致;通過制度機制設計充分激發育人主體的內生動力,形成更為持續、更加整體的育人力量,為提升立德樹人實際效果提供體系保障、制度機制保障和動力保障。
(二)新時代“三全育人”建設是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8]。新時代“三全育人”建設以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為根本遵循,在實踐中不斷形成新的規律性認識。
1.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長期的、持續的系統工程,要重視思想政治工作過程性的構建,注重循序漸進、綿綿用力。在過程性中實現系統謀劃、協同配合、整體推進。”[9]新時代“三全育人”建設要以思想政治工作規律為遵循,第一,注重暢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深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內涵式發展,加強課程體系與教材體系建設、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第二,注重筑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陣地,做好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以“十大育人”體系建構為著力點,切實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第三,注重加強制度機制建設,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渠道、主陣地協同發展,形成整體優勢,“十指發力”,雙手打好“組合拳”。
2.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馬克思指出,規律是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和必然的聯系”[10]。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就是要深刻把握教書與育人、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關系。教書是育人的方式,育人是教書的目的,二者是一體的,統一于立德樹人實踐。教書育人規律在“三全育人”建設中的運用也是多維度的,例如,在主體方面不再局限于思政課教師,專業課教師也要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承擔育人職責,既為“經師”,亦做“人師”;在場域方面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積極拓展教書育人的空間維度。此外,教書育人的主體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主導性和主體性關系推動著教書育人的進行,也對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既要尊重、關心、愛護學生,也要加強自身政治素質、道德修養、教學水平的提升,做到言傳與身教并重。
3.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學生的成長成才是一個階段性、持續性過程,在“三全育人”建設中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原則,在科學認識和把握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形成與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做好育人工作。具體來看,一是要延長高校育人工作的兩個端點,既要做好學生入學前的教育活動,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提前了解學生需求,把育人過程向前延伸,也要做好就業指導和對畢業生工作情況的走訪調研,把育人過程向后延長;二是要將立德樹人貫穿育人全過程,加強理論與實踐教育相結合促進學生知行合一,推進“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協同聯動機制,共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成才環境。
(三)新時代“三全育人”建設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內在關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內在要求?!丁叭恕本C合改革試點工作建設要求和管理辦法(試行)》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健全制度體系和制度落實機制”作為“三全育人”的工作重點,從實踐層面深刻體現出新時代“三全育人”建設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內在關聯。
1.“三全育人”主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基本一致。首先,從廣義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是指參與或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活動的人,不僅包括高校內部的教職工,也包括各級黨委、行政機構以及各類社會組織和個人?!叭恕敝黧w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在構成上基本一致,強調全面統籌與整合各類育人力量,建立起多元主體參與的育人隊伍。其次,“三全育人”主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均強調育人主體的多樣性、協同性、專業性和發展性,注重主體建構的整體性和層次性相統一。再次,“三全育人”主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主體關系的形成與發展均通過目標體系建構達成價值層面的高度共識,通過責任體系建構形成明晰的權責關系,促進主體內部形成同向合力。
2.“三全育人”過程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過程互促互通。體系建構是推進“三全育人”建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實踐展開的重要環節。構建一體化育人體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體系作為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兩條重要路徑,能夠從系統結構和實際過程兩方面實現互促互通。從系統角度看,一體化育人體系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體系都是由各層次、各環節、各要素構成的大系統,通過體制機制設計實現子系統之間、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協同聯動和有序運行,從結構上實現互促互通;從過程角度看,兩個體系都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為基本面向,均包括課程教學、日常思想政治工作、質量評價等環節和教育主體、客體、介體、環體等要素,能夠從過程上實現互促互通,從整體上提升立德樹人能力和思想政治工作實際效果。
3.“三全育人”動力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動力構成相同。首先,從內涵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動力是指“引起和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發生和不斷向前發展,從而實現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各種原因和力量”[11]。其次,從外延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動力是不同動力按照一定機制共同發揮作用的動力系統,按照作用方向可以分為外驅動力和內生動力,正是這兩種動力的相互作用推動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的實踐展開。與之類似,“三全育人”建設同樣需要一定的動力,既有政治動力、經濟動力、文化動力、社會動力、技術動力等作為外部動力,也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新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內涵式發展的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發展需要等作為內生動力,在結構上與治理動力構成相同、作用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