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理工大學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構建了“思政鑄魂、專業夯基、實踐強能”的育人體系。建筑學院將紅色教育與建筑文化相結合,通過制作模型來講述每一座紅色建筑背后的故事,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與使命擔當。該展品為建筑學院師生按1:100的比例復刻的紅色瀟湘系列建筑模型——陳樹湘烈士紀念館。
故事發生在1934年,11月26日拂曉,紅軍長征中最壯烈的湘江戰役打響了。這是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能否突破敵人精心布置的第四道封鎖線的關鍵之戰,指揮部要求陳樹湘率領紅三十四師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水車鎮至文市一線堅決堵住敵軍,負責總后衛工作,保證我軍西渡湘江。這項斷后任務異常兇險,陳樹湘義無反顧地接下任務,并帶領全師6000余戰士頑強抗擊數萬敵軍,堅持了四天三夜,保證中央紅軍從敵人的圍追堵截中殺出一條血路,渡過湘江,粉碎了敵軍圍殲中央紅軍于湘江東岸的企圖。
中央紅軍成功強渡湘江后,紅三十四師被敵軍攔截在湘江東岸,又幾次陷入敵人重圍,激戰之后,隊伍僅剩千余人。12月2日,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為掩護戰友轉移,腹部中彈后強忍傷痛,舉槍頻頻向敵人射擊,最后彈盡不幸被俘。紅三十四師亦全軍覆沒。但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陳樹湘絲毫不為所動,堅決不投降。次日,為了不給敵人留下活口當俘虜,陳樹湘趁敵不備,強忍劇痛從傷口處掏出腸子,用力絞斷,壯烈犧牲,年僅29歲。陳樹湘把生命獻給了革命事業,保持了共產黨人的氣節,實現了自己“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2014年10月,在福建古田召開的全軍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講述過陳樹湘“斷腸明志”的壯烈故事。2019年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文化藝術界、社會科學界委員時,再次深情地講述了陳樹湘率領部隊英勇奮戰的故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湘江戰役中,陳樹湘烈士‘斷腸明志’的事跡十分感人,正是‘寸土千滴紅軍血,一步一尊英雄軀’。”故事展現了我們黨最鮮明的特質和特點,在應對各種困難挑戰中,我們黨錘煉了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風骨和品質。在和平年代,我們依然要學習“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斗精神,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始終保持革命者的大無畏奮斗精神,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