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湖南省第二屆大學生創新實驗成果展示交流暨創新論壇在我校云塘校區舉行。省教育廳副廳長、黨組副書記、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肖國安,省教育廳副廳長申紀云,校黨委書記王耀中等領導出席。全省52所本專科院校300多名師生參加。論壇還特邀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理工大學教授、人稱“選礦王”的余永富院士。
申紀云主持開幕式,并深入創新作品及論文展示現場,詳細了解大學生們的創新實驗成果有關情況。
肖國安作重要講話。他指出,我省從2008年開始啟動實施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2013年的立項數由2008年的314項增加到了2013年的590項。2008年以來,省教育廳已投入專項經費2888.6萬元,資助創新實驗項目3063個。各高校也實施了校級項目計劃,據統計,共實施校級項目9255項,資助經費3896.8萬元。同時,歷年來,參加項目的學生已發表論文6666篇,獲得授權專利255項,制作創新作品2635項,在省級學科競賽中獲獎4500多人次,在全國學科競賽中獲獎2240人次。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和創新教育與實踐,已經構筑起湖南高校學子強化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的風尚。他希望進一步擴大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的覆蓋面、受益面,推動建立和完善校、省、國家三級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項目體系,多建設大學生創新教育專用資源平臺和創新訓練中心,把創新實驗計劃與創新教育、創業教育、學科競賽、課外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協同推進,取得實效。
王耀中在致辭中表示,學校實行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投入1000多萬元支持大學生創新實驗研究,100%的學生接受創新實驗教育,30%的學生參與過各級創新實驗項目的研究與合作。
余永富作報告,他以個人的經歷與研究實踐,講述創新的重要意義及大學生如何創新的方法,闡述知識是基礎、興趣是動力、勤奮是途徑、創新是生命的話題。
三一集團研究院的鄧習樹博士則從“現代企業創新與大學生創新教育”角度,與現場的高校師生分享了諸多創新案例和個人感悟。
本次論壇除了院士、專家談創新教育,大學生創新實驗成果展示,還包括并行的4場大學生創新學術交流和1場高校創新實驗計劃實施經驗交流,以及對參展論文和作品中的雙“十佳”的審定與頒獎。其中20篇(件)科技論文或創新作品從共同參展的162件作品和148篇論文中脫穎而出,贏得十佳論文和十佳作品榮譽,其中我校曹時義等同學的《新型高效、強吸附可見光碳納米催化材料的研究》等10篇論文和作品,獲得雙“十佳”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