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短視頻單元榮譽盛典在北京舉行。我校文新學院新聞2201班覃琴、薛倩、金永晴、李昭學、唐娜等5位學生共同創作的短視頻《步步生蓮流芬芳》從6246部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文化中國”板塊三等創優作品。
本屆短視頻單元由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和中國傳媒大學主辦,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承辦。自2022年以來,該單元已成功舉辦四屆,累計匯聚萬余部短片、短劇和短視頻作品。今年,主辦方面向全球征集作品共6246部,其中“文化中國”板塊712部,選樹佳作32部。作品均立意新穎、剪輯精致、風格多樣,凸顯“快、新、潮”,富有“趣味化、青春化、國際化”,兼具藝術價值與社會影響力。
據團隊成員介紹,獲獎作品《步步生蓮流芬芳》講述了身患小兒麻痹癥的“全國鄉村工匠名師”肖躍蓮從擺攤起家到帶領殘疾人共建“非遺針編王國”,讓中國非遺綻放世界舞臺的故事。作品以真實細膩的鏡頭語言記錄肖躍蓮的工作日常,不僅體現了肖躍蓮及其員工自強不息的精神,還向世界展示了中華非遺創新的強大活力。微紀錄片的形式,讓人們真切體會到社會進程中個人奮斗的堅韌不拔,傳遞出更多人踐行社會責任的美好愿景。
在確認本屆電影節短視頻單元“發現美好,傳遞價值”的主題后,指導老師曾志華、周宏亮立即帶領學生團隊策劃拍攝方向,構建作品框架。拍攝過程中,主創團隊深入挖掘肖躍蓮的創業經歷和技藝傳承故事,凸顯非遺傳承人的匠心精神與創新風采。此次獲獎不僅是對作品本身的高度認可,也折射出我校學子深耕文化傳播領域,踐行新時代文化使命的擔當。
近年來,文新學院聚焦新文科建設,以技術賦能學科發展,打造云嶺傳媒工作坊等特色實踐課程。建設演播廳、直播間等實操場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學院鼓勵學子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記錄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在時代洪流中為新聞傳播與文化傳承寫下更多生動注腳。
(文、圖/薛倩 覃琴 李昭學 一審/項永生 二審/劉莎 三審/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