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國家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謀劃之年,對學校來說,也是學校第四次黨代會召開、凝心聚力沖刺“百強”的關鍵之年。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如何化危為機,補齊學校當前發展短板,科學規劃未來五年發展目標,通過推進內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內涵發展水平,實現學校再次跨越發展,是今年以來學校黨委念茲在茲的大事。
4月8日至24日,學校黨委書記付宏淵,校長曹一家在17天的時間里,率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密集走訪、調研了學校所有教學院(系)及圖書館、后勤中心、投資公司等26個校屬單位,深入細致了解各單位發展現狀、摸排發展問題,替基層精準把脈開具良方,為基層真抓實干鼓勁加油。
【“十四五”規劃】
高起點、高水準謀篇布局
“院(系)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當前的重點工作有哪些”“‘十三五’規劃目標完成得如何”“關于‘十四五’有哪些設想”……總結“十三五”期間發展經驗,做好“十四五”建設發展規劃,是本次調研的重點內容。在調研過程中,付宏淵、曹一家認真聽取各單位主要負責人的工作匯報,并就發展規劃、重點工作、重點舉措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對“十四五”建設發展規劃方向與思路進行指導,指出“要高起點、高水準地做好院(系)‘十四五’規劃工作”。
付宏淵強調,要高起點地做好院(系)工作、高水準地謀劃好“十四五”規劃。要注重頂層設計、宏觀規劃,思路清晰地做好“十四五”建設發展規劃,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要圍繞學科建設做好規劃,做到補短板、高起點,高起點就是要瞄準國家一流學科、一流專業,同時要結合理工科、地方性大學等因素辦出特色。
針對各院(系)發展狀況,曹一家指出,在新工科、新基建的大背景下,“十四五”規劃要以新方向為契機,各院(系)要在前沿、高水平上下功夫,要積極引進新的學科方向人才,開設前沿專業;要結合學校特色,圍繞主干核心學科,找出交叉點,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培養一流本科人才。

圖為校黨委書記付宏淵、校長曹一家一行在國際學院調研
【科研創新】
著眼前沿搭平臺
高校科研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加強科研院所和重點實驗室建設,推進科研創新,是本次調研指導的重點之一。付宏淵、曹一家在多個院(系)指出,要加強科研工作,端正科研動機,做好政策引導,抓好科研經費管理、科研評價、作風學風建設等基礎性政策和制度落實,建好科研研究所,構建“學校—學院—研究所”科研體系,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激勵廣大教師真正熱愛科研,做“純粹的科研”。
“高校的中心任務之一就是科研。”曹一家指出,要強化科研工作,抓好國家級的項目申報建設;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的作用;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結合國家當前在“新基建”等重點項目的大力投入,創造應變式條件,實現“彎道超車”;努力促進科研經費的增加,同時努力爭取各方資源引進資金,積極推進院(系)基金設立與建設,通過科研經費的增長促進帶動青年教師成長,鼓勵專業教師多寫論文、多申報項目。
就研究所建設,曹一家指出,要加強對國家有關政策的學習研究,做好研究所的規劃工作;瞄準科研前沿亮點,著眼前沿搭建平臺;選好研究所所長,嚴格控制研究所的數量和人數,進行團隊式考核;充分發揮研究所在學生畢業設計的作用;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以研究所為依托,將科研轉化成果上升為核心技術,打通產學研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
實驗室建設,是科研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付宏淵表示,學校堅定不移地支持院(系)重點實驗室建設。實驗室要按照高標準,加快建設進度;要統籌與相關實驗室的對接與利用,合理規劃管理好實驗室的場地,不斷優化管理體制;要加強實驗室硬件建設,改變現階段的落后狀況,做到設備、人員、技術都達到國內一流標準,不斷提升實驗室的硬件設施與“顏值”,為大成果的產出奠定堅實基礎。

圖為校黨委書記付宏淵、校長曹一家一行在汽機學院參觀科研成果轉化基地
【學科專業】
夯實基礎強特色
高度重視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統籌加強現有專業和新增專業的建設,是此次調研提出的又一個重點。付宏淵、曹一家在調研中多次強調,要以第五輪學科評估和新一輪博士點申報工作為契機,對現有專業進行優化升級,同時要瞄準“新基建”“5G”,做好新學科新專業的培育申辦,打造學科高峰,力爭實現國家一流專業和一級博士點的再突破。
付宏淵強調指出,突破A類學科,是學校黨委堅定不移為之奮斗的核心目標,更是學科建設毫不動搖的努力方向,交通、土木、電氣學科必須勇擔重任,主動作為,學校集中優勢資源予以強力支持,力爭早日突破,為“百強”大學提供堅強支撐。
如何加強專業建設?曹一家指出,要加強專業建設,做好現有專業的建設與取舍,夯實專業基礎,做好本科教學評估;注重抓好專業升級轉型,積極申報國家一流專業;緊密結合新工科的形勢,瞄準新方向,注重前沿專業方向的培育建設;實施“理科振興計劃”,做好學科專業規劃與建設,讓專業方向有特色、靠前沿、有競爭力,重建新專業方向;做好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付宏淵進一步指出,要大力加強傳統專業改造,對于不合適的老專業,院(系)班子就要統一思想、痛下決心、研究取舍;根據新時代新形勢做好新專業建設工作,做好頂層設計,設置新專業新方向,下大力氣、真功夫,教學模式、課程體系、教育理念等都要升級更新,多辦、辦好幾個新專業,專業要力爭達到80個。
就學科建設,付宏淵、曹一家給出的“處方”是“特色”。付宏淵強調,凝練學科特色,要結合“十四五”規劃,認真思考院(系)定位、辦院理念,聚焦發展方向,找好結合點,將本學科與學校優勢學科交叉特色發展;做好學校“六大工科”(交通、土木、電氣、水利、能動、汽車六大學科)專業建設和理科專業建設(物理電子科學、計算機學科),加快一級博士點申報,體現工科特色。具體方法上,曹一家指出,要打造學科特色,以新興學科為建設點,緊密結合長理特色,做好與學校優勢學科的交叉,形成特色發展;以ESI學科建設為抓手,為人才引培(引進和培養)、方向凝練(凝練學科方向、培育學科特色)、平臺建設(博士點申報、實驗室建設)打堅實的基礎。

圖為校黨委書記付宏淵、校長曹一家一行在經管學院聽取工作匯報
【學院治理】
黨建引領聚人心
我國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肩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大職責使命,高校黨的建設在整個黨的建設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本次調研指導過程中,付宏淵、曹一家對二級黨委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加強政治工作,更好地把方向、聚人心,提升黨建工作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黨建工作要聚焦主責主業,充分發揮每一位黨員作用,要提升每一位職工精氣神;要加強院(系)班子建設,壓實院(系)班子責任,改進工作方法、領導藝術、工作作風。
付宏淵強調,院(系)黨委要在做好院(系)發展過程中做好“三個堅定不移”。一是堅定不移地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通過黨組織凝心聚力,讓全體師生在工作學習崗位上主動作為、奮發有為,以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投身學校的建設發展中;二是要堅定不移地發揮“黨管人才”的作用,院(系)黨政班子要甘為人梯,為院(系)廣大教師服好務、搭好臺,讓老師有機會有能力為學校發展建功立業,以人才發展促進學科專業的發展;三是要堅定不移地發揮大學文化的作用,加強硬文化、軟文化的建設,努力創建具有院(系)歷史與辦學特色的文化,形成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調動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敢于擔當作為,用發展凝聚人心。
【師資隊伍】
引培并舉增活力
調研過程中,付宏淵、曹一家非??粗貛熧Y隊伍建設情況,表示院(系)發展最關鍵最核心的還是人才,要始終以人才培養為根本,注重老中青教師的梯隊建設和人才引進工作,既要有“領頭雁”的帶頭,更要有“潛力股”的接力,要引培并舉,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影響力的高層次人才隊伍,確保學校事業發展后繼有人。
曹一家指出,院(系)要以“十四五”規劃為依托,真正下大決心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一是要加強院(系)現有教師隊伍的建設,優化年齡結構,注重梯隊建設,形成“年輕教師奮勇爭先往上沖,老教師甘為人梯傳幫帶”的良好氛圍;二是要加強專業教師的目標考核,每個教師要有目標,對考核不合格的老師進行分流;三是要有目標有策略地培養國家級人才,積極培育優秀的年輕苗子走上省級、國家級平臺;四是要做好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要把好進人關,選好苗子,引進有真本領的人,既要守規矩,又要有導向,青年博士的引進,要堅持將“新學科專業方向、有特色、有項目”作為基本要求,特別要走進各大知名高校對湖南籍博士研究生提前聯系洽談,可以通過舉辦青年教師論壇、青年博士論壇,做好學校人才招聘政策的宣講。曹一家還要求院(系)領導班子做好“三個一”工作,即每人聯系幫扶1個專業教師,助力人才成長,打通成長平臺,幫助其申報上國家資金;聯系1個優秀博士非副教授的青年教師,助力其3年左右評上副教授,拓寬“精準扶貧”;帶好1名“三無”教師,每年培養1名非博士學歷的老師成為博士。
付宏淵進一步指出,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在于引培并舉,“要發揮好現有人才作用,同時攬四方之才”,要優化人員結構,做好“騰籠換鳥”工作;要為年輕老師做好嫁衣,讓他們飛得更高、更快。他強調,既要引進高層次人才,也要關注青年博士的引進培養。院(系)進人一定要開拓視野,重點做好加減法,要做好“進人”的加法和“減課”的減法,院(系)黨政“一把手”和黨政班子成員要為青年博士的成長成才做好謀劃,營造有朝氣、有目標、有動力的良好氛圍。
調研期間,付宏淵、曹一家針對各單位提出的問題和困難,逐條詢問、現場拍板,對于能夠立行立改的問題,要求相關部門立即解決、并做到舉一反三;對于一些深層次、較復雜、不能立即解決的問題,要求工作人員仔細記錄,表示將在深入研究后再提出具體解決辦法。
在調研總結會上,付宏淵強調,今年是學校治理體系建設年,也是治理能力提升年,學校各項工作任務更重、難度更大、要求更高,“百強”大學的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就在于我們能不能堅定信心、明確目標、找準短板、致力發展,廣大干部和教職員工要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精神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主動作為、科學施策、精準發力、狠抓落實,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以優異的成績向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獻禮。
(文/任志祥 楊力錚 圖/陳竹 審/鄧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