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力論壇”土建學院分論壇第四場——張家濱專場學術講座
2014-11-25
11月24日晚,“博力論壇”土建學院分論壇系列講座第四場于工科二號樓A502學術會議室舉行。學院講師、博士后張家濱老師為研究生同學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工程結構動力學測試與信號分析”的精彩學術講座。土木與建筑學院研究生近百人慕名而來,參加了本次講座,會場座無虛席,學術氣氛活躍。
張家濱老師碩士、博士及博士后階段專攻結構動力學研究,并在德國企業進行過結構動力學測試軟件開發與維護,積累了各種大型工程結構的復雜動力學性能的豐富經驗。講座主要介紹了動力測試與信號分析兩部分內容。他首先從塔科馬海峽大橋坍塌實例入手,介紹了結構振動的各種不利影響,包括對人體的不良影響、影響機械加工精度等;緊接著,他介紹了振動測試的目的,包括發現共振隱患、降低噪聲污染和提高人體舒適性。隨后,他通過簡單易懂的圖例,為大家簡要介紹了振動信號的特點及主要的研究方法。
接下來,張家濱老師為大家介紹了一系列各個領域的振動問題及解決方法實例。包括醫用內窺鏡的振動問題及解決方法、神州五號飛船“第120秒痛苦”問題及解決方案的簡要介紹、大型銑床零件共振的問題及導致的加工誤差問題以及國產大型商用網絡服務器磁盤盤片與音圈馬達的共振導致數據丟失的問題等等。例如,在“神五”發射過程中,第120秒開始火箭箭體縱向振動和液氧輸送管路中的液氧水平振動出現耦合,形成一種縱向耦合振動,這種振動恰好與人體心臟懸掛頻率相同,因此造成了宇航員的痛苦。在“神六”設計時,通過改動氧氣輸送管道的一個參數,極大降低了這種耦合振動,進而將宇航員的不適感大大降低了。這些跨學科的結構動力學應用實例極大地吸引和啟發了同學。
張家濱老師最后強調,他這一場學術講座的目的在于啟發研究生同學們開拓自己的研究視野,思考將目前所學的結構動力學等專業學科的知識與其它學科結合起來,運用數學和力學的基本思路,發現解決跨領域工程問題的方法。他希望,當大家將來進入到各個領域解決實際問題時,今晚他所講的這些案例和方案能夠提供一些啟迪和幫助。參加講座的同學最后以經久不息的掌聲向張家濱老師表達了感謝。



附件:
上一篇:校報主編鄧崛峰老師應邀為土建學院新聞骨干講課
下一篇:土木與建筑學院深入2015屆供需見面會現場積極推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