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優化經濟結構,實現共同富裕,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支撐。高校作為社會發展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深入研究人才培養方向,以鄉村振興需要為目標進行思政教育體系的創新,培養學生為鄉村振興服務的情操,最終保證思政教育目標的有效落實。11月28日,陳書芳副教授將思政課帶到了長沙理工大學的鄉村振興扶貧點——邵陽市新寧縣,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用實踐檢驗理論的社會活動。

圍繞鄉村振興、扶貧等內容,陳書芳副教授指出研究生應當把設計賦能鄉村振興,鄉村振興不是鄉村復古,鄉村振興也不是簡單的鄉村的復興。振興是指在保持了鄉村的生態風貌、文化底蘊和產業特色的基礎上取得新的成就。當代青年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做祖國現代化需要的人才,將藝術設計通未來發展、國家需要結合在一起。藝術設計進村可以幫助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往往比許多行政手段更加可靠。設計師需要擁有社會責任感和利用更多的知識儲備來武裝自己,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在鄉村振興當中發揮自身的價值。學生們圍繞鄉村振興的具體實現方式和與大學之間的合作等方面提出問題,陳書芳老師皆給予了充分的解答。
最后,陳書芳老師鼓勵學生們充分利用好大學豐富的資源,成為一名為鄉村振興做出貢獻的綜合性的跨界高素質人才。這樣的實踐教學體系,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營造了思政育人的校園氛圍,發揮了價值引領和行動導向的作用,使書本上的理論在實踐中鮮活生動、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圖文/劉蕊菡 審/陳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