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公布了2022年3月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青年項目和西部項目結項情況,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易顯飛教授主持的年度項目《當代新興增強技術前沿與人類深度科技化問題的哲學研究》(項目編號18BZX042)順利結項,鑒定等級為“優秀”。
該項目立項以來,課題組先后在《自然辯證法研究》《光明日報》《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世界哲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國科技論壇》等刊物發表論文,累計被引126次,被下載閱讀頻次為12000多次。課題組發表的論文中,《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6篇、《哲學文摘》轉載3篇,《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1篇,《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轉載1篇,最終形成20余萬字的研究報告。
課題組對新興增強技術(HET)與人類“深度科技化”的關聯性進行了學理研究,對認知增強、道德增強、情感增強的具體技術案例進行了深入剖析,對增強引發的“深度科技化”進行哲學拷問,倒追技術設計、使用、技術文化、公共政策等多方面的成因。課題組應用技術自主性理論、技術意向性理論、技術與價值理論、技術批判理論、技術社會形成理論、技術進化理論、技術風險及治理理論等,多角度、全方位地對HET引發的“深度科技化”問題進行哲學透視和剖析。
該研究成果試圖從人本身的各方面“不足”或增強的價值取向,揭示出人類增強技術的某種必然性;又從增強技術的發生與發展,闡釋人類科技化朝“深度化”方向發展的印記,這對于進一步揭示人與當代新興科技的哲學關系,具備一定的學理價值。在應用價值上,該研究成果為HET發展決策提供了有益參考,為增強技術的研發主體提供價值選擇,為高新技術風險治理模式選擇提供合理參照,總體上有助于有效、合理、健康地發展與利用HET為人類服務,規避不合理的“深度科技化”。
近年來,我校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獲批數量穩步增長的同時,高度重視獲批項目的過程管理,通過組織項目開題、中期檢查、預結項審核等措施,及時跟進項目研究工作,促進項目研究按時高質完成,優良結項率穩步提升。
據悉,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一直以來對國家社科基金結項成果進行嚴格審核,牢牢把控質量關。據統計,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年度項目、青年項目和西部項目通過結項4288項,評定等級為優秀的共312項,優秀率僅7.28%。我校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項16項,其中優秀2項,優秀率12.5%。2022年1季度,我校共結項4項,其中優秀2項,優秀率高達50%。
(文/胡景譜 審/劉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