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聶建國教授應邀來校,在云塘校區一辦公樓九樓會議室作了題為《科研體會——組合結構的創新與實踐》的精彩學術報告。報告會由副校長張建仁主持,鄭健龍教授及科研部、土建學院、交通學院師生聆聽了講座。
報告中,聶建國從組合結構的研究與發展出發,介紹了其本人與研究團隊在組合結構領域開展的科研研究、工程實踐與持續創新,進而分別以“眼光、傳承、創新、實踐、毅力、嚴謹、勤奮、卓越、興趣、謙虛、胸懷、為人、感恩、自信、奉獻、交流、責任、愛心”分享了自己26年來堅持從事組合結構研究的體會。他指出,洞察學科前沿的戰略眼光是科研的第一要素,熱點研究固然重要,但創造熱點或即將成為熱點的研究更有意義;在科研中要做到勇于創新,科學創新,要大膽地懷疑,小心地求證,才可能有所突破和建樹;并著重強調了毅力、興趣以及勤奮、謙虛、嚴謹、胸懷等品質的重要性,引發與會師生深刻的思考。
報告中,聶建國多次鼓勵年輕研究人員不斷積累、不怕困難、不斷創新、追求卓越,做到“不唯書、不唯他、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實”,鼓勵廣大土木工程學子要勇于做“科學中的粗活”、“做當前的最好”,并要求學生做到五個不一樣:開展科學研究的思路要不一樣、評價工程問題的觀點要不一樣、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要不一樣、展示研究成果的風格要不一樣、做人做事要不一樣。最后,他以“結構有限,夢想無限,實現中國土木工程強國夢”結束了本次報告。
報告實例豐富、旁征博引又風趣幽默,聆聽報告的師生不時爆發出熱烈掌聲。講座結束后,張建仁對本次報告作總結并就聶建國院士對學校一直以來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
簡介
聶建國,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結構工程專家。1958年生,湖南衡陽人。1982年畢業于湖南大學獲學士學位,1984年畢業于鄭州工學院獲碩士學位,1991年畢業于南斯拉夫鐵托格勒大學獲博士學位,1994年于清華大學博士后出站,留校任教至今。
歷任清華大學工程結構實驗室主任,結構工程研究所所長,土木工程安全與耐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土木工程系和建設管理系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建筑學會建筑結構分會副理事長,中國鋼結構協會副會長等職。長期從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研究與推廣應用工作,研發了一系列組合結構新形式和新技術,發展了組合結構設計計算理論和設計方法,解決了建筑、橋梁、特殊結構和加固改造等領域的多項特殊難題,拓寬了組合結構的工程應用領域。先后主持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3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16項,發表學術期刊論文1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20余項,成果被多部國家及行業標準所采納。獲中國鋼結構協會首屆鋼結構杰出人才獎、第九屆光華工程科技獎工程獎,全國優秀博士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
201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