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項目簡介
紅色家書涵蓋理想信念、愛國主義、道德品行、追求進步及讀書學習等多個方面。而現存紅色家書研究大多數停留在收集層面,沒有落在實處,對現實產生積極影響,地方紅色家書甚至缺乏整理,。
因此本項目旨在通過收集、整理并弘揚湖湘紅色家書,再現湖南革命人的歷史,。進而通過傳播紅色精神,拉近大學生與革命仁人志士之間的距離,引領大學生價值觀。
同時,由于家書的特殊性質,可以促進學校和家庭教育相融通,最終促進社會發展。
(二) 研究目的
(1)湖湘革命仁人志士家書的收集整理。湖南人杰地靈,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都誕生在這里,從三湘四水走上歷史舞臺的共產黨人如璀璨繁星、光彩奪目,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彪炳史冊、光照日月的貢獻。收集他們的紅色家書,就是再現湖南共產黨人的歷史,再現湖湘人民為民族謀解放、為人民謀幸福而前仆后繼、英勇奮斗的歷史,傳承紅色基因。
(2)改進大學生教育的有效途徑。隨著全球化和國內市場經濟發展浪潮,西方價值觀念的入侵,高校大學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引起警惕和重視,一部分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有所偏差,道德意識、理想信念等有所缺失,高校內功利主義、空心主義、利己主義、享樂之風開始滋生。高校育人工作面對諸多挑戰和壓力,育人工作適應性和實效性急需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因此挖掘紅色家書文化對大學生教育的價值引領與精神滋養功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形成學校和家庭教育相融通的具體體現。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能夠促進個體發展、支持學校教育和促進社會文明。而紅色家書重要的一方面便是飽含著對家人尤其是子女的殷切期盼,這些家庭教育思想涵蓋了理想信念、愛國主義、道德品行、追求進步、婚姻家庭以及讀書學習等方面,為當今家庭教育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和借鑒,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都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三) 研究內容
(1)紅色家書的內涵、特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波瀾壯闊的革命戰爭中,無數仁人志士告別父母,遠離親人,走向戰場。在硝煙彌漫的戰斗間隙或生死關頭,他們將對親人的思念付諸筆墨,寫成一封封充滿親情、愛情與革命大義的家書,留下一個個感天動地的故事。這些紅色家書故事,承載著理想、信念、人格、親情,具有跨越時空、穿透人心的力量,是見證先輩們革命初心的珍貴史料,也是當代大學生理解初心使命的生動教材。
(2)紅色家書在大學生教育中的地位與功能。大學生通過對紅色家書故事的誦讀、吟唱、講述,達到了重溫革命歷史、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的良好效果。紅色家書沒有說教,沒有口號,一切是那樣真實、真切,感人肺腑,觸及靈魂。紅色家書具有理想信念教育功能、道德情操教育功能、廉潔自律教育功能、求知問學教育功能。
(3)紅色家書精神在高校弘揚的路徑研究。一是納入課堂教學內容,增強師資力量,將紅色家書引入馬克思主義理論課與思想品德課教學,鼓勵學生分組進行革命文化講課培訓,播放系列紀錄片等。二是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納入班級及黨團文化建設、組建革命文化社團、增強紅色圖書收集,舉辦征文活動,開辟革命文化宣傳欄、發揮網絡媒體的力量等方式大力傳播革命文化,增強育人的實效。
(四) 國、內外研究現狀和發展動態
目前現有的專著主要是以收錄中共黨員和追求進步人士的家書為主,大部分關于紅色家書的著作僅僅收錄家書供讀者閱讀,沒有作相關內容的開展研究,更沒有針對湖湘革命前輩的家書進行收錄。例如,1990年,中共中央文獻收錄19位老一代革命家的178封家書。2006年,吳青巖主編出版了《品讀紅色家書》,書中還特別地介紹了書中每位革命前輩的座右銘;2009年,高占祥出版了《革命先烈的家書選》,書中除了收錄了平常家信,還收錄了革命先烈的獄中信函、遺書等;此外,張丁分別在2009年和2013年主編出版了《紅色家書》《圖書紅色家書》,2013年,唐洲雁、李揚主編出版了《中共元勛家書品讀》。這些書籍中除了收錄老一輩黨和國家的開國元勛的家書,還介紹了家書的相關人物的北京和軼事。
為保證文獻獲得的全面性,本文在中國知網數據庫內,以“紅色家書”為主題對數據庫內文獻進行檢索,一共獲得56篇文獻,絕大部分是對于紅色家書的讀后感言或者以幾位中共元勛的家書入手研究對子女的教育思想,可見對于紅色家書尤其是紅色家書對大學生的教育研究還尚有很大研究空間。
綜上所述,學術界對于挖掘紅色家書所發揮的作用深度不夠,對社會的影響度還遠遠不夠,可待研究的空間大,這使得本課題的研究視角可以站在一個新的起點和新的高度,促進教育理論的完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不竭動力。
(五) 創新點與項目特色
(1)視角創新:立足文化自信與培育時代新人的時代背景,從紅色家書與大學生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關系著眼,為人才培養研究拓展了新的視線;
(2)思路與效果創新:以紅色家書文化弘揚與大學生教育兩者協同關系為邏輯主線,堅持實踐原則,切合當今青年學生發展中亟需的思想教育問題,為現實服務,使研究更具實踐效果。
(六) 技術路線、擬解決的問題及預期成果
1.技術路線:
湖湘紅色家書的收集整理工作→紅色家書的概念與基本內涵→紅色家書對大學生的教育功能闡述→總結紅色家書精神在高校傳播的基本路徑和分析存在問題以及提出應對措施。
2.擬解決的問題:
紅色家書是革命年代的產物,是進入歷史的入口,融合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精神,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因此,在高校繼承和弘揚以紅色家書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對于青年學生傳承紅色革命文化基因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預期成果
(1)《湖湘紅色家書》研究報告;
(2)《湖湘紅色家書》整理成冊;
(3)論文《紅色家書的教育思想》;
(4)論文《紅色家書精神在高校推廣的路徑研究》。
(七) 項目研究進度安排
第一階段 2019年3月-2019年8月,完成資料收集工作,開題分工、專家咨詢;
第二階段 2019年9月—2020年3月,選取樣本,開展相關社會調查工作;
第二階段 2020年4月—2020年12月,完成相關研究的學術論文撰寫、發表;
第二階段 2021年1月—2021年5月,審定各專項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和結題論證。
(八) 已有基礎
1. 與本項目有關的研究積累和已取得的成績
目前,本團隊已為本項目研究做了一定的前期準備工作,購買了《紅色家書》等書籍,走訪黨史館進行收集資料,積累了較豐富的文獻資料。團隊成員來自漢語言文學和新聞學,與所研究內容專業相關聯密切,成員工作積極性高,這些都為本項目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基于以上情況,課題組有信心高質量地完成本項目的研究。
2. 已具備的條件,尚缺少的條件及解決方法
已具備的條件:
學院支持
基本計劃與人員配置
項目成員對于紅色家書調研與活動開展擁有一定經驗
通過購買書籍、走訪黨史館等方式,積累了較豐富的文獻資料。
尚缺少的條件:
經費
國內學界對紅色家書與大學生的教育研究還尚有不足,可借鑒經驗少。
解決方案:
參與比賽,尋求學校、政府及社會上的資金支持。
實地考察走訪當地紅色家書出處結合收集整理資料,最后進行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彌補缺少相關研究的問題。
尋求相關專家老師支持,提高項目的專業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