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5日,香港中文大學黃維樑教授應邀在金盆嶺9教406室做了一場題為“英國19世紀著名詩人濟慈(John Keats)的詩和中國當代著名詩人余光中對其詩的中譯”的學術講座,本院2020級全體和2019級部分研究生參加了活動。
作為香港資深作家和學者,黃教授不僅在中西詩學方面有深入研究,對于 翻譯也有獨到見解。基于自己在余光中詩歌與翻譯方面的豐富研究經驗,他首先對英語十四行詩的結構與音韻、詩歌關聯的想象、情感特質與形式特點、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的人生經歷與詩歌特點進行了介紹,然后結合余光中的翻譯觀以及黃國彬、錢鐘書等國內外名家的翻譯標準,對余氏所譯的濟慈頌體詩《希臘古甕頌》、《夜鶯頌》、十四行詩《初窺柴譯荷馬》、《當我擔憂》等進行了評析,最后指出:余氏譯詩用詞精確,景象壯麗,極力保持原詩用韻,在詩行長度與字數方面尋求對等。他還特別強調譯者一定要在多領域涉獵知識,方能在翻譯過程中應對自如。同時,黃教授還提及余光中先生在翻譯中將長句切分成短句,然后用簡練典雅的漢語進行表達,這一經驗對于翻譯學習與研究非常實用。此外,他還就翻譯實踐過程中的翻譯理論意識以及其它同學們所關心的問題進行了互動。同學們都表示黃教授的演講深入淺出,高屋建瓴,使他們受益匪淺。
( 圖/文 邊立紅、舒梅 審/劉彬 鄭延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