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之所以不知道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實際上是由于“迷茫”: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應該選擇什么行業,什么職業,甚至覺得自己一無所長。
而迷茫的本質是了解的信息不夠,你不夠了解自己,更不了解整個大環境和趨勢。
因為你不知道,所以你無法決策。我今天一步一步來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一、認識自己
你能在一分鐘之內,準確說出自己的三個優點嗎?你是否有意識到自己某些方面強過一般人呢?如果有,那么恭喜你,你其實已經很了解自己了,可以直接跳過一,直接看第二點;
如果沒有,請繼續看下去:事實上,這個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人,有缺點就有優點,而優缺點在不同的環境下,也是相對的。只是很多時候,我們自己并不善于發現自己的優點。舉個例子:有多少人意識到,其實數學能力強,跟邏輯思維能力是聯系起來的?有多少人意識到:脾氣好,很好相處,說明你的溝通能力是不錯的;如果你非常在意細節,也可以證明你相對靠譜,是一個非常好的優點;但在某些崗位上,它可能會是一個缺點,比如因為細節而缺乏大局觀。
如果你并不清楚你的優勢在哪里,建議做一個相對專業的職業測評:MBTI、九型、霍蘭德都可以,這些職業測評雖然無法幫你做決定,但卻能夠幫你更了解自身的優勢。
在認識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之后,我們就可以結合目前行業、崗位發展的現狀,綜合進行職業規劃和選擇。
二、認識行業
你是如何判斷一個行業是否值得自己加入的?
如果這個答案是“個人興趣”,或者是“我覺得這是未來的趨勢”,顯然是不夠理性的。
在選擇行業之前,你應該先做這幾件事情:
1、認識和了解國內的行業分類及各行業發展概況。
選擇行業就好像談戀愛一樣,需要先了解對方,才能確定是否能在一起。而了解一個行業的方法也很簡單:
國家統計局每年都會發布行業報告,你只需要重點關注行業類型、行業體量、行業發展趨勢、行業平均薪酬、崗位薪酬等相關數據就可以了
2、從紛繁復雜的行業中,選擇一個屬于自己的方向
如何在這么多行業中,選擇一個對的方向,其實并不容易,需要背后大量的對比和分析工作。一般來說,在起步期的行業,是非常小規模,而且增長較慢的,這個時候加入一個行業,可能會比較艱苦,甚至會艱苦到懷疑自己是不是選錯了。但在成長期就不一樣了。成長期的行業,資金大量流入,行業飛速發展,這也是進入這個行業的最佳機會——因為一方面薪資漲起來了,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巨大的人才缺口,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在相關的行業報告中,幾乎都會列出一個行業的每年發展情況。你只要密切留意增長數據,盡量選擇整個產業的拐點進入,就沒有太大問題。
其次,選擇行業時,要結合當下大環境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的產業結構也已經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和工業逐漸實現自動化,越來越多的崗位被機器替代,未來對于勞動力、人才的需求可能會進一步縮減。
此外,由于社會的發展,目前國民的生活水平早已有很大提高,大量的錢花在了娛樂、餐飲、旅游、消費等領域,也就是第三產業。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科技領域的投入也會越來越多,科技是帶動經濟發展的動力。那我們在選擇行業的時候,就可以優先選擇這樣的行業,順應未來的發展趨勢。
三、選擇行業和職業
要盡量選擇受重視,并且目前正在成長期的行業;在選擇崗位時,優先選擇需要一定創造力,不容易被替代的崗位;那基于這個原則,我們就能把列出來的行業進行排除,從而找到一些目標行業。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最終留下來的,并非就是真正適合自己的行業和崗位。
所以,現在我們就需要結合自身的性格、優勢,選擇跟自身相匹配的一些崗位,排除掉那些自己沒有一點興趣的崗位。其次,在選擇崗位時,一定要遵循一個核心原則:優先選擇核心崗位。
最終經過篩選,可以剩下2-3個方向供自己選擇,然后再進行比對,選擇一個在自己將要工作的城市,發展較好的行業,從而進入到這個領域。
四、梳理計劃并執行
把之前所做的篩選和準備,全部都拿出來,就可以形成一個初步的計劃了。(建議寫在紙上,時常溫習下,也算是在提醒自己)
當然,做計劃的時候很爽,但執行起來是非常痛苦的。因此,你非常有必要制定一個執行計劃,以確定自己在正確的道路上,沒有跑偏。
首先,需要做好求職準備很多時候,個人能力和目標之間是有差距的,而這段時間的準備正是彌補這個差距。
其次,請教行業內的前輩,避免彎路。職場最好的老師是誰,肯定是同一個崗位出去的前輩。建議在知乎、脈脈、在行等平臺,請教一些本行業的前輩,讓他們告訴你每個階段應該怎么走,怎么切入,往往比自己獨自努力更有效。
最后,不斷檢查自己,是否有完成某個階段的目標只是目標,規劃也只是規劃,人生會有千百種可能性,但我們可以不斷復盤,去尋找人生更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