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异族巨大巨大巨粗,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麻豆发布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普專區 > 生活適應 > 正文

生活適應

自我認識:從“以己為景”開始

發布日期:2017年02月28日 來源: 作者:

“認識你自己”,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如此告誡世人。“以己為景”就是自我認知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那么什么是“以己為景”呢?“以己為景 ”又稱情境自我、觀察性自我、背景的自我。

比如對不同時空的自己的覺察就是認識自己的一個重要部分。5歲時在公園里玩耍的無憂無慮的“我”;18歲時在高考中失利的傷心難過的“我”;現在正在讀這些文字的求知中的“我”,直覺上感覺此時此刻的自我與那時那刻的自我似乎不吻合。

也許你會有疑問,這么多的“我”,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我”?都不是,他們都只是你的一部分。唯有那個始終存在并覺察這所有“我”的那個我、那個不被任何詞匯和形式定義的“我”,才是恒定不變、不被任何概念束縛的我,即觀察的自我。“以己為景”就是觀察性自我,如同站在一座金字塔的頂端,你可以從這座金字塔頂端向下看見你的行為、思維、情緒、身體感受等四類個體經驗,卻不受這些內容的影響。在我們的一生中,身體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但無論我們的內容是什么、環境是什么,觀察性自我仍將一直在那里觀察著、體驗著,“以己為景”的不變本質會使自我感保持穩定。

我們可以做這種想象:“你面前有一副向各個方向無限延伸的棋盤,在這副棋盤上,各個棋子開始粉墨登場,有白的,有黑的,它們向棋盤中間聚集,在棋盤的不同區域結成不同的聯盟。想象白棋是你負面的思維、情感、記憶和感覺,黑棋是你積極的思維、情感、記憶和感覺,它們正在進行一場漫長而血腥的戰斗,黑棋在戰斗中似乎稍占上風,而白棋誓死回擊,盡力不被對手壓倒,戰爭已持續了很多年。”

“這場戰爭的問題在于交戰的雙方都是你的經驗,當與你自己的思維、情感、記憶和感覺展開較量時,你的經驗就變成了你的敵人,無論哪方贏,你都有一方會輸。越是戰斗,戰場就越大,就會花費越來越多的生命來與自己的棋子戰斗。如果一直讓自己以玩家的身份參與這場內戰,你就會感覺越來越疲憊和無望。”

“在這個隱喻中,如果你不是玩家,也不是棋子,你會是什么?還剩什么?”答案揭曉:棋盤!若你從“棋盤的視角”來看,就和“以己為景”搭上了線,你和戰斗的關系就會發生變化。棋盤能做到的事情有兩件:(1)容納所有的棋子;(2)在棋盤移動時也帶著棋子一起移動。對于棋盤來說,誰贏誰輸都不重要,戰斗可以繼續也可以停止。作為一個棋盤,你能夠托住那些黑色和白色的思維情感,并注意它們什么時候戰斗,什么時候休戰;你容納了自己的思維和情感,但它們并不是你,接近起來也就不那么可怕。身陷戰場時,與棋子爭戰要耗費很大的力氣;身為棋盤時,托住這些棋子卻并不需要多大力氣。

現實生活中有關“以己為景”的練習還有很多,比如“書寫故事情節”、“給自己寫信”、“自我對話”等。不管哪種練習,只有親自去體驗、去感受,才能體會到文字背后的意境。

  • <center id="9wjrh"></center>
    <bdo id="9wjrh"></bdo>